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5065|回复: 0

[人文兴化] 梓辛河与双石许马庄 梓辛河与大垛系列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8 17: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梓辛河与双石许马庄   
      梓辛河与大垛系列之三     

刘双湖
11.jpg

   梓辛河西起兴化城东门泊,向东横贯渭水河、西塘港、塘港河、盐靖河至东台镇西2千米处。与蚌蜒河合流注入串场河。流经芦洲、朱胖、吴岔、大垛、许堡、从柏林、潘洋汊等村庄,全长52.9千米,底宽32—63米,河底高程-0.6--1.6米。
梓辛河在大垛向东的1.5千米处,有个拐弯,再向东流去。也许是拐弯的原因,位于北边的村叫石家湾,与西边的吴岔河相对应。双石村是江苏省文明村,泰州市最美乡村、文明村,兴化市文明村标兵、小康村。2019年东边的许马庄村整合到双石村。旧时这里属于梓辛区的梓辛乡,梓辛乡含石家湾、许家堡、马家舍、殷家舍、曹家舍、南丁家庄等自然村庄。
双石村庄上村民以“石”姓居多,历史上以石、郭、吴三大姓。大垛周边群众都称“石家湾”。解放初期分为石东村、石西村,小学叫是石湾小学。1955年初级社时石东村成立“一心”生产合作社、石西村成立胜利生产合作社,1957年高级社时合并为双石(取两个石名称)村高级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时为双石生产大队,文革期间为双石生产大队文革小组(其间因双石与国民党的“双十”节谐音,故改用先锋生产大队文革小组,1965年修建的联圩叫“先锋圩”)。
22.jpg
许马庄村是由原许堡村(大垛人称许家堡,含北边殷家舍自然村)与马庄(原称马家舍,1982年因兴化县地名规范,与全县有相同的村名时,故更名为马庄。最早传说此处为唐代薛仁贵东征时扣马之地而得名)村合并的,许马庄村位于梓辛河北岸,分居住东塘港河的河东河西。河东是马家舍,河西是许家堡。许家堡村庄的南边紧贴梓辛河,村庄的东山就是东塘港河,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船只远看许家堡,就像扼守关隘的城堡。现两个村之间有横跨塘港河的大桥连接,有通村公路到全国各地都很方便。
33.jpg
1962年因地段医院从荻垛搬迁到大垛,占用了原中联诊所借用的私人用房,于是中联诊所迁到许家堡3年。那地方以后做二小队的仓库。大垛祖传中医世家何老医师率儿子何卓英、学生姚宏寿、张文荣、李幼民等在那里坐诊。何老医师在诊所北墙中间画有龙凤呈祥国画,左右两边各画有“降龙伏虎图”。
在20世纪70、80年代,陶庄开兴化机帆船,荻垛开大垛,大王、从柏林、郜家等开大垛的机帆船,都停靠许堡。
双石村历史沿革
   保甲制。1934年大垛属兴化第二区,区公所设大垛。东边的石家湾、许家堡,马家舍、南丁家庄、曹家舍、殷家舍为梓辛乡,属于大垛区。
新乡制。1941年2月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之初,梓辛乡属二区,1943年10月梓辛乡属草冯区(二区)。梓辛乡短时间属草冯区后改属梓辛区(九区)。1943年12月—1944年1月,兴东行署成立,梓辛乡属兴东行署梓辛区;9月成立梓辛区(《市志》)1943年5月成立9区,10月后9区改为梓辛区),1944年5月15日,原兴东行署改为兴东县,在大顾成立。11月撤销兴东县,并入兴化县。1945年10月,溱潼县成立,管辖梓辛区,梓辛乡仍属梓辛区。
建国后。1949年5月原属溱潼县的梓辛区,随溱潼县撤销并入兴化县。1956年全县10个区,101个乡镇,3个县属镇。现大垛镇区域的北部叫景明乡,中部属大垛镇(原大垛镇加梓辛乡范围),南部叫双烈乡,均属大垛区。1958年2月建立大乡制,兴化为35个乡和1个市属镇,大垛镇现行政区范围为大垛乡。1958年9月人民公社时大垛镇(含大垛集镇和现在的大垛片,双石村在其内)属竹泓人民公社第四大队,1959年2月从竹泓人民公社分设,隶属于成立的大垛人民公社。
《文化兴化》第九期刊载,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费振钟的文章《茅山镇》一文中:“1949年以前,圩南地区行政归属不太确定,既属过海陵(泰州旧称),亦属过东台。在历史地理版面上,这个区域还有一个特殊的空间,其标志是茅山镇周边的‘九寺十八堡’。这个14世纪中后期在蚌蜒河一带建立起来的空间,对该地区的文化形态意义非同寻常,在地方知识谱系形成过程中影响深远。像这样以‘堡’为地名,又如此于一百多平方公里范围,在中国南方地区可以说是仅有的现象。它反映了明王朝初期该地区的特殊政治与社会情势。我在上篇《边城镇》里已叙述过,元王朝末年,兴化盐民张士诚举义,并在边城茅山一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乡村根据地,后来张士诚与另一位军事首领朱元璋争夺统治权失败,当朱明王朝建成后,这里便成了一个危险地带。张士诚主要部属都为本地人,其后代在张士诚失败后隐伏于这个水泊地区,靠地形之偏僻复杂,得以躲避新政权的迫害。而新政权则视这一地区为张士诚势力可能再度倔起的地方,为了防范,特设‘十八堡’军事基地驻军镇守。‘十八堡’为;孙家堡、穆家堡、蔡家堡、裘家堡、吴家堡、梁家堡、陈家堡、东里堡、西里堡、史家堡、朱家堡、吉家堡、杭家堡、孔家堡、郭家堡、柯家堡、卞家堡、许家堡。后世军事堡垒转变功能成为村庄或集镇,仍然保留了‘堡’名。所以在许家堡的最靠梓辛河的一块高地上,留有筑过军事工事的遗迹。此处军事工事扼守在两条重要的河流的交汇口,十分险要。在许家堡没有姓“许”的居民,也许是当年的驻军统领姓“许”。
44.jpg
梓辛河与唐港河在许堡的交会点
    《泰州晚报》刊登周小冬《泰州带马地名真不少》的文章,文章说:大垛镇马家舍村没有一户马姓人家,见证明代兴化养马史,唐子东北有马栏基,估计也是唐代养马的地方。兴化城区西南郊,有一处被称为“马场基”的高阜,占地逾万平方米,东临南官河(古盐运河),南近高兴东公路,水草丰茂,土地肥沃。
   无独有偶,由此东去30公里的古车路河畔,今兴化昌荣镇唐子村也有一座被称为“马场基”的自然村庄。
   这两处马场基的地名都源于明代“马政”。马在冷兵器时代于军事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马的孳生、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将其列为国家的政策和法令,颁布管理制度,这就形成了马政。养马给本因重赋劳役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兴化农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
自明代宣德中至万历九年的150年兴化养马史是一部苦难史。而至今仍称为“马场基”的旧地名以及许许多多与姓氏无关的马庄、马舍等自然村庄名称正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因为住户多姓马,取名马家庄,在泰州有不少这样的地方,但姜堰区西北部有个马家庄,800多户却没有马姓人家。 大垛镇马家舍村也没有一户马姓人家。
许堡村东唐港河龙骨(圪)的传说。大约在150年前,一个夏天的下午,有一位弯腰驼背白发苍苍的老人,由南向北赶路,经过许堡庄时,由于天气炎热感到口渴,就想在庄东北角的一户人家找点水解渴,遇见一农妇,就说明来意,只听见这农妇随口答道,热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这位老者一听,顾不上炎热和口渴,继续向北赶路,一气之下,一直赶到现荻垛镇野陈村的庄西头,也遇上一位老夫,就跟老夫说,由于天气太热口渴,想找一碗茶水解渴,顺便坐下来歇一歇凉一凉。
老夫立即从家中拿来一张板凳,放在树荫下,让老者坐下,又连忙端来一碗凉茶。这位老者就问农夫,你们野陈为什么这样穷?农夫说,我们野陈经常失火,特别是秋天。老者说,你们要不要太平发财。农夫说,谁不想太平发财。老者答,好。今天你给我找几个壮劳力,找108把大锹,108双草鞋,两顶蓑衣,再找一条船。今晚就出发,一切听我安排。
夜晚,大家带上准备好的用具,与老者一起乘船来到许堡村东山的塘港河边。老者先叫人将两顶蓑衣蒙住河中土龙的两只眼睛,3把大锹则戳在土龙的颈部,3把大锹则戳在土龙的尾部,102把大锹则戳在土龙的身部。108双草鞋,每把大锹挂上一双。
第二天,许堡庄东边唐港河水通红通红,三、四天不能饮用。这条土龙是头南尾北,每年秋天发威,尾巴一动野陈就失火。土龙在一百年前大约长200米、宽5米左右,高出水底3米左右,头部两个眼堂(塘)仍在。自从土龙被破后,野陈就太平了,不再时常失火,土龙随着年岁长久也渐渐消失。现在水中仍有高出河底70——80厘米,宽4米左右的土圪,土龙圪(骨)两只眼堂(塘)形状依稀可见。
大垛镇革命斗争故事:卢玉全一家冒死保“粮串”
卢玉全,大垛镇许堡村人,1926年生,1943年与卢炳圣一起,负责许堡的征粮和参军工作。
大垛镇许堡村象一座坚固的城堡静卧在梓辛河与唐港河交汇的西北角。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敌我双方势力均能到达的地方。东边大袁庄有兴东行署张镇的部队常来活动,庄上有民兵基干队武装力量,西边大垛有伪军86团团部及伪军行动队。张镇是卢玉全大袁庄姑姑家的女婿,与卢玉全是表亲,张镇要卢玉全与卢炳圣暗中为新四军征粮。
日伪军不时到庄上扫荡,搞“伪化”,所以白天庄上常无人迹,不少群众迫于生计去了江南,在家的是老的老,小的小。白天里只能在中午前后到庄上待一刻儿功夫,晚上都睡到田里洋车舍子或船上。
1943年农历9月底,卢玉全撑着船准备从庄东头回家。船上有全家七、八口人,和刚从田里扒出来的花生。船到岸了,一家人刚要上岸,突然大垛的伪军行动队出现在面前。走?船赶不上子弹快;上岸?船上有一小把新四军的“粮串”,还未来得及送到各户手上。这时,卢玉全的母亲急中生智手见眼快,连忙把一小把“粮串”放在船上的小马桶里,拉来最小的女儿卢细香坐在小马桶上。端着刺刀的伪军行动队,冲上船搜查起来,突然发现小马桶边露在外面的纸片,恶狠狠地推开卢细香,卢细香吓得大哭起来,行动队的人拿起纸片一看,是新四军的“粮串”,就逼着卢玉全将船往大垛撑。卢玉全一看不好,到大垛有“粮串”为证,伪行动队肯定不会放过自己,死多活少,即使不死也得脱成皮。卢玉全在父亲卢云汤的暗示下。卢云汤帮卢玉全将篙子往河中间一撑,卢玉全乘势往河里一扎,把个船弄得在河里直转,船上的伪军行动队的人猝不及防,站立不稳,定神一看,只有一条篙子竖在河里,撑船的人已不知去向。
伪军行动队的人,只好自己拿起篙子往大垛撑,撑到许堡西头,16岁的卢荣全心想哥哥卢玉全定已逃脱,到了大垛伪军不会放过自己,就乘敌人不备,窜到河里,一个猛子扎下去好远。伪军行动队的人忙举枪射击,一颗子弹从浮出水面换气的卢荣全肩头擦过,差点被打死。卢荣全立即吸了一口气,又扎了个猛子。这时从东边传来枪声,大袁庄的武装民兵基干队赶来了,伪军怕遭到我军袭击,赶忙把船往大垛撑。
卢玉全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被分别捆绑在关帝庙和油坊垛子的炮台里,伪军对他们严刑拷打,想从他们嘴里知道新四军的行动情况,特别是张镇来征粮的情况。伪军用蛇放在最小的存山的颈项里,想胁迫他们说出情况。但终因当事人卢玉全未抓到,知情人卢荣全又逃走,更不敢去许堡搜查,怕张镇的部队埋伏,只好将大人手铐脚镣,7个人关在炮台里四十几天,直到卢玉全的母亲病危,通过伪乡长用钱去赎,这才把全家人放了出来。(粮串:一种征粮的凭证)
大垛镇革命斗争故事纪实《血沃梓辛》刊载《顾年选积极参加拆炮台》1944年秋,水稻收割起来后,驻扎在大垛的伪军,为防止新四军偷袭大垛,就在双石村东头河边的一个墩子上切炮台。伪军白天抓来民工,拆来民房砌炮台,晚上撤回大垛。夜里以丁家村孙继寅、翟定辉为首的民兵基干队,二、三十人,分乘三、四条小木船去双石拆炮台,其中有顾年选、苟道保等人。夜里拆了,白天伪军又抓人修,连续拆了二、三次,最后一次我基干队将做脚手用的跳板也一起用小木船装走了。以后伪军加强了警戒,炮台砌到人把高。谁知隔了几天,梓辛区队和基干队在区长黄正秋的带领下,在夜里把炮台连根扒掉了,之后炮台始终没有砌起来。
庙宇:
兴隆庙 位于双石村东首,2012年复建,兴善坛2014年筹建。
福海寺 位于许堡村东南角河边。原名福海庵,始建于明代,与北边的木塔寺,南边娄庄的大悲庵齐名。毁于战争年代,2006年于原址复建,因原址受河水冲刷,现址后移。改为现名。在唐港河东原曾有庙产“和尚田”十几亩。
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5-20 19:37 , Processed in 0.056253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