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网

查看: 10575|回复: 1

[兴化古村] 用油坊做垛子名的地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1 0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油坊做垛子名的地方

☆刘双湖  颜国强

1941年2月侵华日军开始占领大垛,开始住在东头大庙里。4月盘秧池时,驱赶了原油坊垛子的主人(现梓辛河镇南公路大桥北引桥西侧),利用原薛家油坊的房屋驻扎,四周做了壕沟。一天,这里的日军向西南方打炮,一炮打到仇家圩子,把一熟田里打个大洞。三新泰(商号)老板陈监清的三女儿陈国英,当年十几岁,傍晚跟下田(邰家圩子)做农活的几个人,一起乘木船从东边回家,船路过东头梓辛河时,驻油坊垛子的日军哨兵喊话,要船靠过去,不知是船上人听不清是对他们喊,还是听不懂日军的喊声,船就没有靠上油坊垛子,这时哨兵一枪打来,把陈国英当场打死。
在油坊垛子开油坊的是大垛的薛有晴(1900年生),1935年他在油坊垛子开油坊,1941年春被侵华日军占据。薛有晴的儿子薛瑞林(1921年生),后来到大垛河东盛记米厂办的油坊做师傅。
1961年大垛物资站从集镇河东迁到油坊垛子,1967年大垛物资站又迁到现府前路浴室的后边位置。大垛物资站迁走后,大垛人民医院在油坊垛子新建门诊部,以后医院又在油坊垛子西边扩建做住院部。当年在新建的医院门诊部的天井东南方还有一堆钢筋混凝土的残迹,可能是油坊的机器脚子。
油坊垛子,在大垛“龟”形的地貌中,是东南的一只脚。姓薛的人家在垛子上开油坊,是一个规模较大的油坊,也是周边地区仅有以“油坊”命名的垛子。
大垛的油坊有好多家,在兴化出名的当属钟家舍钟学银的油坊,兴化市当代文史专家郭保康的父亲郭庭裕在20世纪40年代在那里做过工人。1956年对私改造时,把钟学银的油坊和沈伦镇薛鹏(穆家堡)的董宝琛油坊的设备,搬迁到兴化东门办起了兴化油厂。
油坊的原材料是菜籽、黄豆、芝麻,主产品是菜油、黄豆油、芝麻油,副产品是菜饼、豆饼、芝麻渣子。
20世纪50年代末,有句振奋人心的口号是“兴化油菜,全国挂帅”。那是以垛田的油菜为宣传的,当年它的单产高,在全国出名。兴化各地都长油菜,油菜籽用来打食用油。大集体时收的菜籽除去缴国家任务的外,以户按大小人口、出勤的工分多少计算,由生产队分一些菜油给社员,到年底分给社员的是由国家返还的棉籽油劵,开春后凭棉籽油劵去粮站打棉籽油。棉籽油没有菜油好吃,炸东西还好,当食用油有点叭嘴,在菜油不够吃的情况下,只好食用。
兴化的菜籽菜有两种:一是白菜,一是油菜。白菜又有好几个品种,是当蔬菜吃的。兴化有句农谚“立夏十天斫菜籽”,白菜籽一般在5月15日左右开始剐,少数的分散的适当提早一点。而油菜是不能吃的,是专门长菜籽的,油菜籽单产比白菜籽单产产量高得多,油菜籽到5月20日后才开始剐。白菜籽颗粒小些,呈红黄色。油菜的菜籽颗粒大些,呈紫色,出油率比白菜籽高。
菜籽油,又叫菜油,水乡人则习惯叫作“香油”。菜油为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色泽呈金黄或棕黄色。过去菜油除了食用外,还用来点灯,俗称香油灯。才打榨的出来的菜油很香,有人喜欢用黄烧饼端才打榨的香油吃。
   旧时,里下河地区的油坊分布在集镇或较大的村庄,一年当中,油坊经营的时间相对集中在菜籽收获季节,以6、7月份最为忙碌。每当开榨的日子里,油坊四周的空气内都弥漫着浓郁沁脾的菜油香气。
过去的老油坊一直沿用传统原始的木榨方式榨油。具体工序是把将原料菜籽用风车除杂、压碎、炒或蒸、包饼进榨、木槌冲榨,最后沉淀沥油。
   除杂清理干净后的菜籽要经过炒籽、碾籽、蒸籽、打饼四道工序。炒籽用大铁锅炒,一间大灶从后头高前头低,直径1.3米的大铁锅斜着放置,烟囱贴墙出屋顶。灶门在旁边,烧树棍、树枝、棉花稭子、黄豆稭子等硬柴火。工人用大铁铲子不停地从下向上铲斛翻动,直到用手指能将菜籽捻开即可。出油率的高低主要依据炒菜籽的火候。
榨,有冷榨热榨之分,菜籽经过钢滚压破。一种是用大锅炒,炒好后装饼;一种是用大蒸笼蒸,蒸后装饼。
蒸热后,油工乘热将其装入圆形的蔑箍中,蔑箍直径50厘米。把从东海边长的蔺草(蓑衣草)做成的油把子,每个蔑箍底部像扇形放两个油把子,装满后把油把子往上面一招,用脚踩实。老道的油坊老板,自己的菜籽打油时用旧油把子,来加工的用新油把子,新油把子吃(渍)油,旧的不吃油。
用油把子垫起隔层作用,待菜籽饼中油液榨完后,菜籽下脚饼能一个个单独成形,每个菜籽饼上都留下油把子的印迹和草叶子。过去里下河地区油坊用的油草叫蓑衣草(蔺草),蓑衣草不但用作榨油,还能编织蓑衣,其作用类似于今日的雨披。蓑衣草从湖荡里割上来后,要将其洗净晒干才能用作油籽包饼。
11.jpg
(网络图片)


开榨期间,灰暗的老油坊内,热气腾腾,油工们分工有序紊而不乱,手脚麻利地进行各项操作。当黑黄相间的菜籽碎片,被油工们用蔑箍油草包扎好,塞进木榨膛内时,即将准备榨油了。
   榨油的主体是木榨。木榨由长4米、断面30厘米的4根整木料构成主体“榨笼”,一般选用硬杂的木头,经专业木匠制作而成。在四根整木横梁中间,留一圆断面空间直径为45厘米,称之谓榨膛“等油槽”,“等油槽”一头高一头低一些。榨膛中码好油饼后,在油饼的一侧塞进木块加上大头小尾的三角形木楔。榨槌是一根长60厘米、直径15厘米的枕木,亦需檀木或血榆木加工,榨头加有铁箍,足有100千克重,悬挂在高高的屋梁上。
榨油开始了,几位身材健壮的油工坦胸露乳,头扎毛巾,腰系布带,穿着短裤,脚蹬草鞋,在“哎嗨吆喔”的打油号子声里,抱着木槌,使原木从最高处带着惯性俯冲而下,“嘭”的一声,准确无误地打在木楔上。木槌打一下,木楔紧一下,油饼则受一次挤压。在重压之下木楔渐渐被撞击到方木之间,等全部进去了,就从榨床的另一边用木槌朝木楔用力,将其退下。在空出来的位置加一根方木之后,再插进木楔。接下来,新一轮的撞击再一次开始。经过一轮轮撞击,木榨不时地发出“咔嚓、咔嚓”的挤压声。黄澄澄的油就慢慢从油饼中溢出,滴在下面的油槽里,油顺着油槽流入下面的陶缸里。不大一会儿,就听到了菜油汩汩流出的声音,顿时,整个油坊笼罩在一片浓浓的香气中。打榨是一个慢慢地挤压过程,一生上榨,日夜不停。淌下来的油,经过沉淀,舀起上面的清油装容器,留下的油脚。把油脚经过再次泌清油。剩下的油脚是土法造肥皂的原料之一。
继木榨后,有了铁榨,早先的铁榨工序和木榨基本相同,不同的榨工不再用粗木撞击木楔,而是不停地紧固粗粗的螺丝杆,依靠螺丝旋进施压的工艺将油榨出。再后来,动力榨油机的出现,彻底淘汰了陈旧的木榨。
现在的油坊先是机器除杂,不用大锅烧火,不用人工炒菜籽,而是烧煤炭,用带电动的刮子炒。炒好的菜籽倒入机器的斗里,由电动机带动双滚筒挤压,菜饼呈碎瓦片状。刚挤压出来的菜饼烫手。机器下面有斜着的等槽,菜油顺等槽流进容器里。
现在的油坊经营方式有二种:第一种是油坊自已收购菜籽,加工成品油后出售给消费者;第二种是油坊替群众加工,菜饼给油坊抵加工费,如菜饼价低于加工费,再酌情贴补油坊差价,反之则找回差价。
油坊榨油的下脚料统称之为饼,如菜籽饼,豆饼等。老式的榨油饼呈圆盘状,新式的榨油饼呈瓦片状。豆饼,是养鸡饲料的组成之一,有的地方用作做豆腐,但不好吃。在经济困难时期曾当过副食,但不能多吃,多吃了则肚子胀气屁多。这些饼渣(麻油渣)皆是上好的饲料和有机肥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1 1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化榨油厂最早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应该是朱瑞衡,也是最早用上蒸汽机为动力的油坊。解放后,这台蒸汽车成了给兴化照明发电机的动力。听闻老人说当时纯人力榨油时,夏天车间里的工人因为温度高,皆脱得精光,‘坦诚相见’作业。
小时候,生产队的‘瓦饼’---机器压榨后的菜籽饼是小孩子‘可口’的零食。虽说也没觉得有好吃,但也没觉得有多难吃。反正就是挑着吃了。香香的。
后来,同学办了个榨油厂,去参观时看到‘瓦片’,想及小时候的经历。取一块一尝,实在是咽不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1-23 19:51 , Processed in 0.052806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