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网

查看: 18847|回复: 0

[品味兴化] 郑板桥林园的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7 00: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郑板桥林园的建设
刘双湖
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是全国小康绿化村、全国绿化千佳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小康示范村,西距盐靖高速公路兴化互通出口处1千米,国道G344在村前东西向经过。是江苏省第二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板桥谢世后,风流余韵绵延二百余年,追随者、研究者日益增多。有关他的民间故事在扬州、泰州、山东潍县、河南范县等地广为流传。山东潍县、河南范县和兴化市都建了纪念馆。板桥陵园于1986年开始规划筹建,当年春天兴化市郑板桥纪念馆首任馆长王挹清来到管阮村,陪同前往的有大垛乡文化站长刘双湖,大垛乡(当年底改为镇)村建办公室专业技术员杨炳炎,当天人已在管阮的乡分管副乡长、驻管阮村乡分工干部管阮片片长郭忠全,管阮村党支部书记顾同义等5人一起来到荒废的郑家大场察看。王馆长四周看了又看,当场提出了抢修计划和初步规划。
1986年由兴化市文化局、大垛乡政府、郑板桥纪念馆牵头,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保护措施,修建了墓葬(即现在的墓葬,当时还没这么高)和建成南北长10米东西宽8米的平台。先是安装了墓碑(周而复题写、即现在的),因周的日本之行原因,板桥纪念馆第二任馆长刘诗复改用了由扬州李亚如题写的墓碑,碑文为“板桥先生郑燮之墓”,落款为“金陵亚如题”。李亚如(1918.2—2003),曾任扬州市副市长的江苏省著名书画家、作家。王馆长同时规划了林园的近期建设和远期设想。
11.jpg
李亚如题写的墓碑碑文“板桥先生郑燮之墓”
期间管阮村向刘馆长提供了,由村民顾洪远挖回家做坛子盖子的,郑板桥二叔墓葬里的地卷,地卷是一块30厘米见方的罗底砖,上面字迹清晰。由刘馆长带回纪念馆。据管阮群众说,这是郑板桥二叔买这块墓葬地的凭据。
1989年江苏省文化厅拨款2万元,加上大垛镇政府及管阮村的投入,对林园进行了还土恢复原地形地貌工作。
1993年,为纪念郑板桥诞辰300周年,配合举办首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由兴化市人民政府主持,对陵园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并由兴化市政府、交通局、水利局、城建局、绿化委、文化局、大垛镇政府、管阮村等共同投资25万元,建成了包括墓葬、墓碑(周而复题写)、大型草坪平台、石祭器、竹林、树木、花草、围墙(呈波浪蟒蛇式,围墙内嵌有8块板桥字画的石刻)、门亭、牌坊、小广场、标志牌等占地3500平方米的“板桥陵园”。至此板桥陵园正式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客

22.jpg
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3.jpg
2002年江苏省文化厅下拨专项经费3万元,对板桥陵园的西河边做了简易驳岸工程,避免河水的冲刷。
为郑板桥林园的建设,管阮村群众多次服从建设和规划需要,进行了拆迁。至1989年之前,为恢复原郑家大场郑氏祖茔以郑燮墓为主的还土恢复原地貌建设,动员文革期间在郑家大场新砌的民居进行搬迁。在郑家大场及前面的居民搬迁的有:顾华章、顾有同、杨兴和、杨义和、杨正和、杨同和、杨万和、顾为庆、顾松成、顾立章、张广寿、徐茂本、吴培善、顾士平、顾士干、顾为义计16户人家,约2000多㎡的住房以及这些人家的猪圈、屎缸、草堆。
1993年前后,为配合举办首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在进庄桥的河南及河北,搬迁的居民有:顾炳成、顾洪奎、郑家章、郑家旺、罗春宝、顾洪秋、顾应珍、李增荣、王正全、王正才、景松明、顾志监计12户人家,约2000㎡的住房。
1996年由大垛镇政府投资12.5万元,将进庄的三孔水泥板桥,修建为三孔公路桥,至此汽车能够直接开到管阮村的老庄台。
2003年为建设东边的郑板桥史料陈列室和扩建林园广场,使汽车能够直接开到广场,在东边陈列室的位置上原居住的农户,因需要而搬迁的有:杨干和、杨兆明、顾正章、顾连成、罗大仁(舍子)、毛志成(舍子)、徐连宝、卞永生等8户人家,约3000㎡的住房。通林园道路上有:顾长松、顾进礼、顾长俊、顾增喜等4户人家约800㎡的住房。
从国道G344下车,迎入眼帘的是一座花岗岩石贴面的牌坊,既有三门四柱的传统建筑风格,又有方便交通人行安全的现代特色。上书“板桥林园”四个大字,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
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历史名人墓葬的入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
44.jpg
牌坊西侧是新建的板桥生态园,占地近10000㎡,板桥先生的全身石雕像矗立在园区的中央面向东方,四周树木、花草、草坪、亭阁、太湖石、健身路径相衬。
55.jpg
2003年对板桥陵园进行了改扩建工程,拆迁民居近2000㎡,总投资约160万元,中国再保险公司为这期工程做出了很大支持,原总裁戴凤举,是大垛镇吴岔村人,他为家乡做了一件好事。同时由他与去北京的时任兴化市市长的吴跃,以及几位好友磋商,将板桥陵园改为板桥林园。广场东边朝西的大门口石刻上撰写的“板桥林园记”是应戴凤举之邀,由他在扬州中学读高中时的老师丁家桐所写(丁家桐是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扬州市文联主席)。扩建成板桥林园的碑记:
“板桥林园记
   板桥先生诞辰三百周年之际,改革开放、国家大治,里人重修先生之墓,略具规模,又历十年,政府扩大旧制,增建林园,使其成为文化名胜,京中友人景仰先生高风,邀予来此瞻仰,并嘱为记。
   夫江淮之胜,集于东南,北接邹鲁,东邻沧海,河湖纵横,水草丰茂;而淮东佳气,又聚于兴化:水云接天,垛田处处,野花如绣,棋盘画出春田,鱼美粮丰,人间佳境也。地灵人杰,先生生于斯,亦归葬于斯,宜也。
先生长眠于此,二百三十余年矣。光阴荏苒,世事沧桑,当年之名流显贵。殁后迅速为人遗忘者,亦云众矣。唯有先生如笔下之兰,久而弥香,崇拜者、追随者、讴歌者、研究者日益众多,何也?盖先生之艺,自树旗帜,独领风骚,先生之德,为官重清,治民以仁,待友推诚,故片纸只字,至今视为珍宝;嘉言懿行,种种媒体广为传颂,历久不衰。华夏多文化巨星,晋为渊明,唐有李杜,宋有东坡,至于清代,则有板桥。此论洵不为过。
古今智者,多如墨斗,但智者以仁,智者重德,最为可贵。管阮之庄,五水争汇,春水溶溶,秋水澹澹,夏日莲荷飘香,冬日寒冰瑞雪,古语云‘上善若水’,淙淙流水,岂先生昭示后人之意象耶?
时在公元二00三年之秋月
                                   丁家桐”
十多年来,兴化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部门,特别是大垛镇历届党委、政府,大垛镇人民以及管阮村党支部、村委会、管阮村人民,为林园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才使林园发展到今天这样规模。近几年来参观的人数达10万人次。其中有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和同胞,有国家部委、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安徽、四川、浙江等十几个省市以及本省各地的旅游者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2005年以来先后被泰州市、兴化市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青少年开放,2008年后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十多年来,近几年来,是以2018年撰写时的时间概念)
板桥林园已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名人文化的旅游景点,党风廉政的讲习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1-27 12:49 , Processed in 0.049886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