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沈毅力(1906—1991)曾用名沈大毛,后由周恩来将其改名为沈毅力,江苏兴化人,毕业于上海无线电学校。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抗战时期“红中社”改名《新华通讯社》,沈毅力负责外语抄收、兼无线电队六分队队长。1939年11月,沈毅力任《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任电务科长,新闻台报务主任,新闻台台长,兼无线电队120分队分队长。1942年5月29日,沈毅力任解放日报社主任。 他是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创建者之一,历任红军无线电训练班教员、江西瑞金无线电学校、红四方面军通信学校、延安通信学校教务主任;军委三局第六分队队长、新闻台报务主任、军委三局行政秘书,受派遣在重庆和南京梅园新村做电台工作,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组织科副科长、云南省电信管理局副总军事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邮电管理局人事处副处长、重庆电信学校校长、南京电信学校校长等职。他为创建和发展红军的无线电通信事业,培养通信人才和建设现代通信事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是我军通信事业的开国将军。
带着一百瓦特大功率电台 参加工农红军
1906年深冬,沈毅力出生在江苏兴化一户贫苦家庭。21岁时,他进入上海君毅学校续读高中,后因英语成绩优异,被国民党交通处第六电台无线电学校录取。 1929年10月,沈毅力被分配到南京北极阁一台,并在年底被调至国民政府第二电台,成为正式报务员。 1931年,沈毅力来到江西东固,任国民党28师一百瓦特大功率军用指挥电台报务班长。同年,红军方面开始第二次反“围剿”斗争,5月16日凌晨6时,我军突发起进攻的炮火,以伏击战术全歼敌28师,47师一个旅的大部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沈毅力携一百瓦特大功率指挥台、六伏蓄电池、一大堆零配件及八本密码本与其他六位报务员一起正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5月31日夜21时,总前委召开第五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方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队,并分配一百瓦特电台在苏区中央局开展通信工作,由叶剑英、刘寅、沈毅力、曾三等人在兴国后方总部办事处负责电台报务工作。 沈毅力带来的一百瓦特大功率指挥电台,实现了苏区中央局与上海党中央的无线电通信联系以及后方总部与前方红三军团的联络,这是红军历史上的第一次。 正是这部大电台才沟通了上海党中央与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司令部与各苏区革命根据地的通信联络。从此,红军结束了没有无线电通信的历史。 当时毛泽东非常高兴地对他说:“欢迎你们参加红军,将来你们是了不起的,是要领导国家的,现在的无线电归你们管,今后的无线电仍然归你们管!” 这部一百瓦电台除收、发报外,还要监听,判断敌台的行踪;抄收伪中央的新闻电讯;同时,还担负着抄收国内外新闻的任务,提供给中央首长和毛主席,这就是党中央内部最早的《参考消息》。 同时,红军在拥有了这部指挥电台之后,就成立了“红色中华通信社”(简称红中社),它通过一百瓦电台的“CSR”呼号向全国播发各大会的新闻和广播通信,让上海和一些革命根据地都能及时收到各类消息,这是我党最早的新闻通信。 1937年1月抗战时期,“红中社”改名《新华通讯社》,沈毅力同志在新闻台负责“新闻台外语抄收”任务,并担任新闻台台长。 红军通过这部大功率无线电波及时传达了党中央的指令,将各革命根据地联结在一起。从此,红军结束了只有半部电台、一部15瓦收信机的历史,开创了自己利用无线电通信的新局面。
首创红军通校外语教学
沈毅力为红军带来了“千里眼,顺风耳”,但随着战事的扩大,红军迫切需要建立无线电通讯网,培养无线电通信技术人才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931年2月,红一方面军在江西宁都县小布村创办了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1931年11月在福建长汀招收第三期学员,并从第三期起,央军委决定把无线电训练班改名为“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人民军队第一所无线电通信学校就此诞生,由沈毅力担任教务主任。 1933年校址迁至江西瑞金坪山岗后,从第六期开始,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简称“红军通校”),由沈毅力担任首届无线电科教务主任兼报务员和英文教员,并首创红军通校外语教学。 红军通信学校建立之初,没有教材,怎么办?沈毅力曾在回忆文章中写到,“为了保证教学,解决教材问题,我就把通报手续、勤务用语汇集起来,想一部分,写一部分,教一部分,并编写成讲义油印出来,发给学员。” 沈毅力自编的英语教材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学员们都说:“要是没有沈老师教外文,我们是绝不可能上电台操作的。” 沈毅力在红军通校时期对学校的教学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通过建立正规的作息、考核制度,保证了学员的学习质量;加强教员队伍质量建设,提高老师教学水平;创立并自编通校专业技术系统教材;重视学员们在劳动、生活、学习和艰苦环境下的行为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诸如:形象教学、趣味教学、生活中教学等;在教学中强调遵规守纪、严守机密、时刻牢记自己是电台技术人员,处处严谨、事事留意、实战操作、随时迎战。 从1931年到1934年,红军无线电训练班和红军通校共举办11期,先后培训各类通讯人才2100人,造就了第一批红军无线电人才。
艰苦教学保障长征途中作战行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通校建制不变,改称通信教导大队,编入红军通信团,代号为“红星第三大队”。 长征时期,沈毅力深知电台责任重大,不敢有半点怠慢和延误。当时,沈毅力不顾环境险恶、困苦、疲劳、饥寒、病魔和伤痛,争分夺秒地教学员们快速掌握电台技术并运用到战斗中去,充分发挥无线电的通信作用。 沈毅力曾回忆道:“当年行军征程时,我让学员们每人搞一块小木板背着,让他身后的人学习黑板上的文化和单词,边走边学,大家互相提问,用英语对话,背诵电码。”沈毅力对电台教学极其专心专注,任劳任怨,甚至带病教学和上机操作。 当时,周副主席看到红军通校师生共同学习电台技术的场景很是感动,激动地说道:“行军路上办学校,这是件新鲜事,将来革命胜利了,我们要告诉后代,红军在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下,在敌机不断轰炸的间隙学习电台技术,这可是相当宝贵的传统教材啊!” 长征路上,办学条件艰苦,学员们就用细沙充当纸,用树枝充当笔,嘴就是蜂鸣器,手就是电键,腿就是电台,在极为恶劣和危险的情况下学习电台技术。当时学习用具匮乏,沈毅力还教同学们如何使用铅笔最为节约,既能够省铅芯,又能够书写得又快又好。 有一次,沈毅力老师突然高兴地说:“03电台,Here are many messages to you.”(这里有电报给你。) 我立即回答:“01电台,please go.”(请你立即发报。) 沈老师连说三个“OK!” 这时,刘光甫校长和曾三政委来了,见大家情绪这样高涨,表扬说:“长征路上办学,这是我们红军的创举!” 长征途中,通校毕业的学员和战友们一起,担负起党中央与各军团的通讯保障任务,他们犹如红军的“耳目”,使得红军得以实施高度机动灵活的作战行动。 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在接见通信学校的学生时高度赞扬他们说,没有你们的工作,就没有长征的胜利。 1936年,沈毅力加入中国共产党。 沈毅力在革命时期参与创建和发展壮大了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无线电通信人才,解放后又从事国家的邮电教育事业。沈毅力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耕耘在这片通信教育的沃土上,甘洒热血,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南京回龙桥小学红军通讯教育使馆沈毅力铜像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沈毅力在世的时候,曾一遍遍对后人叮嘱: “晓渝呀(沈毅力之子),你要真正弄清老辈们的光辉历史是以血汗和生命而铸成,这决不是想出来宣传的!你作为革命者的后代一定要事事领先、争做表率,尤其对革命前辈的高尚品格要去凝思冥想,一定要把这些精神产物融入到践行老一辈们所热切期望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同时我还希望你能通过文化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学写作能力,力争今后写好历史,讲好红军故事,传承给一代又一代人。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和艰巨的政治任务,一定要把老辈们的革命精神在育导后人中真正起到感染和教育的作用。” 沈晓渝,沈毅力之子,早年因父亲给红军提供了一百瓦特大功率指挥电台而遭到敌特迫害,至今落下了“上眼睑下垂症”,久治无果。18岁那年,他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成为第一个被大队包送到公社卫生院学医的知青。1978年底——2004年底,沈晓渝从乡村镇诊所到地方市级医院,从军队医院到机关医院,先后拜国医名师七位,成了被誉为“在世华佗——神医”谢如陀的关门弟子。多年来,沈晓渝医师始终坚持中医“天人合一”的医疗理念,潜心研究人体疾病发生与康复的机制,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 近年来,沈晓渝秉承退休后,致力于沈毅力夫妇家庭红色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将自己位于集庆路殷高巷的住宅打造成了“家庭红色课堂”。 生命不止,不忘初心,秉公执医。沈晓渝秉承红色家风,获荣“德术并举,病人至上”。家风传承,红色电波永不停止。
兴化市昭阳街道:聆听红军后代讲述红色故事
军号、电报机、水壶、旧军衣……2021年11月4—5日,老红军沈毅力之子沈晓渝带着珍贵史料文物,回到兴化市昭阳街道讲述革命先辈的光辉岁月。 沈晓渝,红军沈毅力之子。1906年,沈毅力出生于兴化市昭阳镇(街道),原名沈大毛,周恩来总理为其改名为沈毅力。 1931年,沈毅力在“第二次反围剿”江西东固一战中参加红军,并给苏区带来了一部100瓦的军用指挥电台和一大批蓄电池。长征开始后,沈毅力带着电台紧跟党中央,踏上漫漫征程。当时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工程人员,中央红军开办了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沈毅力担任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沈毅力先后任重庆电信学校、南京电信学校(南京邮电大学前身)校长等职,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1年去世。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在昭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楚水小学,沈晓渝通过长征一个个悲壮的故事,让家乡干群深刻了解到红军完全是靠人类所具有的对信仰的极限力量;对民族,前途和祖国命运的热忱;对受压迫同胞的解救欲念支配着自己去艰苦奋斗,去冲锋,去抛头颅洒热血,去夺取胜利!这种毅力,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人们爱党爱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昭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人武部和军人服务站及各社区、村负责人,以及兴化市教育局、楚水小学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2021年11月4日下午,沈晓渝在昭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精彩宣讲,引导干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1年11月5日上午,沈晓渝在楚水小学教育引导孩子们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