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网

查看: 3100|回复: 0

[人文兴化] 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9 0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板桥的人品与廉政小故事

刘双湖
据《郑板桥大事年表》记载:郑板桥,50岁春,为山东范县(现河南省)县令,兼署朝城县,为公元1742年即乾隆七年。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山东),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61岁春至扬州。他在范县、潍县做七品县令时,以民为先,扶贫济危,让人民休养生息,从而获得“有政声”、“有惠政”的美誉,具有同情劳苦农民,憎恶贪官污吏的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他在当了11年的县官中具有:“做官判案公正,关心民间痛痒,为百姓办实事,朴素的农本思想,‘难得糊涂’的人格,‘宦海归来两袖空’的为官人品”。他在“扬州八怪”中是一位最杰出的代表,勇于革新创造的书画家,“道是民间痛痒”的文学家,“得志加泽于民”“家家画像以祀”的清官。他人品高尚,值得人们永远尊敬;他艺术高超,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微信图片_20240909093929_副本.jpg

一、做官判案公正
县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判案,他知道十户之乡,官民之间的隔阂总是有的,唯恐办事不公,为民之累。据说板桥在范县断案,有甲乙两农夫因斗牛事起讼,其中一牛已被戳死。甲要乙赔牛,乙说两牛斗,并非主人过失。郑板桥判了8个字“活牛共使,死牛共剥”甲乙都满意,里人也称颂,其刻意公正如此。又说,兴化一农夫,装一船茨菇到范县卖售,菜霸欺行霸市,说茨菇上有泥,硬要杀价。农夫无奈,求到板桥那里。板桥是兴化人,如因此徇私,将使范县人不安,但菜霸欺负人,又不能不管。他思索片刻,赶到茨菇船前,对着茨菇连忙下拜。菜霸慌了,问老爷为何如此,板桥说,见家乡之土,不得不拜。菜霸不好意思再杀价了,于是做成了一笔公平交易。郑板桥判案之公正由此可见。
微信图片_20240909093938_副本.jpg
二、关心民间痛痒
板桥关心民间痛痒,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反映出来。他写过一个贫苦的寡妇,靠为人缝补织布来抚养孤儿,凄苦动人。他还写过悍吏,入村捉鹅鸭、搜稻谷,甚至鞭打百姓,民不堪命。吏悍源于官贪,口口声声乐善好施的官员,已经使得百姓无法应付了,官员连假面具也剥去了,结果自然更是民无宁日。他还大胆地描写过一个富贵人家的私刑,手段凶残至极,写得字字血泪,株连所及甚至连70岁的邻家老翁也不能幸免,“雷霆收声怯吏威,云昏雨黑苍天泣。”他描写的是一群被压迫者受摧残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原型的,也有耳闻的,以其丰富之艺术想象力,从刻画细节入手,暴露“清平盛世”时阳光下的罪恶,形成沉着痛快足以振聋发聩的针对时弊之作。板桥认为自己做了官,为民父母,再一般地指责贪官悍吏似乎不适宜了,于是他把笔触转向封建家庭中受压迫的群体为他们诉述不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思想之精华是个“听”字,由听竹而至于听民间疾苦之声,以见板桥对灾民的关切之深。
微信图片_20240909093941_副本.jpg
三、为百姓办实事
郑板桥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县官,一方父母。一种责任感驱使着他,他要为潍县父老办点实事。他即任之初,值得潍人怀念的是两件大事,一件是开仓赈济,一件是修城。
当在丁卯之春,春荒严重。此时已连续10个月无雨,田中颗粒无收,人吃人的情形开始出现。县有官仓,板桥毅然决定开仓赈贷。衙中有人阻止,认为这样擅自做主,戴乌纱的要担待罪名。板桥表示,这是什么时候,倘辗转申报,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他表示上峰降罪,将由他一人负责。于是由饥民具结领粮。春荒过去,丁卯之秋连续两个月阴雨,又是水灾。实在无法,便由他捐出养廉的银两充当粮款,再由饥民具结借粮。但是饥民太多,俸银有限,单凭一个人的余钱能救活多少人?于是他想到了修城。
发动全县士绅出资修城,对于一个出生异乡的新任县官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板桥深知身体力行的重要,他首先出资三百六十千,修城六十尺,作为榜样。三百六十千约合500百两纹银。板桥岁入俸金及养廉金约在千两左右,此捐约相当于他半年的官俸。初到潍县,以此贡献于潍县乡亲,事迹自然是十分感人的。更重要的是修城可以一举四得:一是防水、二是防盗、三是以工代赈、四是动员潍人爱土爱乡。
微信图片_20240909093945_副本.jpg
四、朴素的农本思想
郑板桥在给兄弟的信中,曾如此立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而士为四民之末。”这是深谙农本国家底里的精当之论。接下来还有联珠妙语:“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持。将来需买田二百亩,吾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百亩之义也。若再多求,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人将有所措手足乎?”语出惊人!板桥先生惊人地明白着天下为公的大道理。难怪林语堂先生当年批阅至此,忍不住赞叹:“使板桥生于今日,必为共产党无疑。”
五、“难得糊涂”的人格
板桥在潍县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难得糊涂”这4个字是在莱州的文峰山写的,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当下见尚有空隙,便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明立的郑板桥为国计、为家计、为自身修养计,大概是很累的,他的“难得糊涂”就有些寻求解脱而不得的苦衷在内,并不只是劝诫世人不必去在名缰利锁中钻营。比较起来,今天的世人一味“糊涂”着的正多,很可以说一点也不“难得”。
六、宦海归来两袖空
乾隆十八年(1753年)板桥61岁,为赈灾济民,而逆忏大吏(得罪大官)被罢官回家,板桥为人耿直坦白,无所顾忌,颇为官场所忌,官场的失意仍没有使他惆怅与苦闷,相反有了解脱、解放的欣喜。“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空,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板桥离潍之前,“无留赎、无冤民”。先后在两个县11年,狱中无犯人者数次。板桥勤政,稍有间隙,便外出察访民情。据说一年春节,板桥见一户门上贴的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副对联,便关照予以救济,差役不解。板桥说,上联缺“一”,下联缺“十”,这便是缺衣少食。开门询问,果然如此。板桥离潍之日,想起过去自己捐银放赈,饥民的字据尚在署中,便关照所有借券一起烧掉,消息传出,士民大为感动。板桥去潍之日,县城万人空巷。说是“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也有为建生祠的,感板桥为官之德。板桥去潍,据说仅有三头毛驴,一骑坐书童,一骑驮书箧,一骑自坐而已。
板桥一生画竹,平日无竹不居,闹得他做过官的范县,潍县也处处种竹。
竹是节操的象征,竹是虚心的象征,竹是力量的象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他的讲话中作了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了郑板桥立场坚定、不畏权势、体恤民情、勤政廉政、高风亮节的做人品德和高尚情操,郑板桥的为官为人,有不少是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1-21 17:52 , Processed in 0.052823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