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网

查看: 58126|回复: 8

[品味兴化] 兴化千年古镇 戴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7 23: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戴窑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曾因盛产砖瓦久负盛名。
它处于兴化东部,与盐城交界,水陆发达,有“兴化东大门”之称。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上演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战斗。1941年1月,第一届中共兴化县委在戴窑成立。

近日,记者来到戴窑镇,走进深巷中的“兴化县委成立旧址”,一起重温那火红的革命岁月,感受戴窑人的励精图治。

“兴化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民房内

在兴化市戴窑镇老街中心巷33号,一栋旧民居既普通又特殊。说普通,因为它跟周边的房子没什么两样,坐北朝南,结构为传统的五架梁,青砖小瓦,镂空木窗。说它特殊,是因为就在这间简陋的小屋,第一届中共兴化县委宣布成立。
640 (1).jpg

640 (2).jpg

陈列室里,一张张照片展现着革命前辈当年的飒爽英姿,一册册史料诉说着革命前辈当年在水乡大地的斗争事迹,也诠释着兴化县委选择在戴窑成立的缘由。

戴窑镇文化站站长史进说,戴窑地处兴化东部,是进出兴化的咽喉之地,也是兵家必争的地方,当时戴窑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这是第一届县委选择在戴窑成立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1940年10月中旬,黄桥决战胜利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队第二团奉命向北追歼残敌,直扑海安、东台,与南下增援的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第一团在白驹、刘庄之间的狮子口村胜利会师,揭开了创建兴化抗日根据地的序幕。当时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占领了兴化城,戴窑与之相距40多公里。一批外地干部和青年学生受党的动员和派遣,相继来到兴化,积极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帮助组建基层民主政权,为在兴化建立党政军领导机构,从思想上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0年7月,根据当时的苏北区委副书记陈丕显指示,兴化城地下党工委秘密成立,12月,兴化县工委在戴窑公开成立,工委是县委的前身,为县委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1941年1月7日,陈丕显亲临戴窑,主持召开了中共兴化县工委扩大会,宣布区党委决定,撤销兴化县工委,正式成立中共兴化县委。新成立的中共兴化县委由李华楷任书记,李健任组织部长,张莫棠任宣传部长,朱光负责青年工作,孙顾任妇女部长。

兴化县委成立不到一个月,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兴化县各区联合办事处的基础上宣告成立,3月,以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一个营为基础,吸收部分民众自卫武装,组建了兴化县独立团,由李华楷兼任政委。4月底,戴为然任兴化县委副书记,7月任兴化县委书记。由于革命形势的复杂,中共兴化县委在戴窑成立以后并没有常驻戴窑,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先后辗转于兴化境内多地,为兴化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旧址成热门“红色景点”

走进兴化县委成立旧址,一群税务工作者正在院子里面对鲜艳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他们来自大垛、千垛、垛田等地的税务部门,当天特地过来瞻仰遗址,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戴窑财政所所长万年所说,大垛财政所、戴窑财政所、大垛税务分局、兴化第一税务分局4个党支部成立了支部共建联盟,成立当天特地选择到兴化县委成立旧址重温入党誓词,瞻仰凭吊先烈,觉得特别有意义。

88岁的韩德粹是位离休老干部,家就住在兴化县委成立旧址附近,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这里转转,缅怀和感受先烈们的革命精神。韩德粹说,十多年前,在这里,他曾遇到过原妇女部长孙顾的女儿,她特地到戴窑来寻访妈妈曾走过的足迹。

戴窑镇文化站站长史进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化县、戴窑镇共同修缮中共兴化县委旧址。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样的原则,对县委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建。时任南京军区领导的中共兴化县委第一任书记李华楷亲笔题写了“中共兴化县委成立旧址”几个刚健有力的大字。1991年1月,中共兴化县委旧址正式挂牌命名为兴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7年,经兴化市委市政府批准,戴窑镇党委、政府再次对中共兴化县委旧址进行了修缮,并布展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党员组织生活馆,包括先进引领室和主题传承室等7个功能块区,面向全镇开展党史教育、党章党规学习等活动。

“自从兴化县委成立旧址对外开放,这里成了党员们参观的热门‘红色景点’,听党课、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大家在这里感受着革命先烈奋发前进的革命精神。”史进说。

目前,戴窑镇坚持把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城镇规划建设,依托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兴化县委成立旧址、“东海贤人”韩贞纪念馆、窑文化展览馆、东古竹园等载体,精心做好红色文化、乐吾文化、砖窑文化和乡村自然风貌传承与保护工作,实现小城镇建设与地方文化相得益彰。

打造稻米飘香的特色小镇

“戴窑人民勤劳朴实,奋发努力,艰苦创业,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戴窑大米’飘香全国。”戴窑镇镇长陈红言说,戴窑人民在骨子里就继承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并将这种红色基因转化为奋斗的动力,经过不懈奋斗,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

“提到戴窑,就会想到‘戴窑大米’。”陈红言说,位于戴窑镇的兴化市粮食交易市场创建于1991年,是国家发改委大米价格的采集点。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2013年兴化大米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上市。戴窑现拥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米加工企业52家,其中固定资产2.65亿元,年加工能力300万吨,成交额超过35亿元,市场已经建立起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信息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2003年被国家统计局、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同类市场第一名,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大的粮食市场称号。目前,戴窑大米有江苏省著名品牌“贤人”“祥兴”“板桥”等,被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地区居民普遍使用,最远销售到北京、新疆、福建、广东等地。

陈红言说,目前,戴窑正围绕稻米产业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紧扣产业升级趋势,借助“兴化大米”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优势,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和5家省级、12家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加大产业配套投入,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加速市场提档升级,推进检测及研发中心、物流中心、交易及电商中心、品牌运营四个中心建设,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年产值100亿元特色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粮食加工示范集中区。(宋燕  袁幸福 王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7 23: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中共兴化县委旧址位于兴化市戴窑镇新兴东街中心巷33号, 院落由三间瓦房和门楼厢房组成,占地约120平方米。该建筑初为戴窑镇伪镇长朱国应的旧宅,民国期间建筑,坐北朝南,天井大门朝东,房屋结构为传统三间五架梁、青砖小瓦、平门隔扇,正屋旁有一附属小房作厨房。正屋的堂屋中间挂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大幅相片,两侧木板墙上挂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幅和一些革命前辈的纪念题字。西房间是史料陈列室,挂有兴化县委首任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李华楷、李健、张莫棠、孙顾、朱光等人的照片和简介,并摆放史料陈列柜以及贴有“中共兴化县委成立文件柜”字样的老式立式橱柜。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兴化县委机关所在地,也是党领导兴化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指挥中心。
1940年10月中旬,黄桥战役胜利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队第二团奉命向北追歼残敌,直扑海安、东台,与南下增援的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第一团在白驹、刘庄之间的狮子口村(当时属兴化六区)胜利会师,揭开创建兴化抗日根据地的序幕。同年初冬至翌年春,新四军二纵(旅)二团、六团奉命相继进驻兴化开辟抗日根据地,首先进入兴化东部农村和圩内地区,戴窑地处兴化东部,距离当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占领的兴化城40多公里,群众基础相对较好。此时,一批外地干部和青年学生受党的动员和派遣,相继来兴化,他们紧密配合新四军的武装开辟,深入农村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帮助组建基层民主政权,为在兴化建立党政军领导机构,从思想上创造重要条件。是年12月,中共兴化县工委在戴窑成立,对外称“民运部”,陈干为负责人,成员有李健、孙顾。工委作为县委前身,为兴化县委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1941年1月7日,苏北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亲临戴窑,于现在的县委旧址主持召开中共兴化县工委成员会议,宣布苏北区党委决定,撤销中共兴化县工委,成立中共兴化县委,由李华楷任书记,李健任组织部长,张莫棠任宣传部长,朱光负责青年工作,孙顾任妇女部长。
兴化县委成立不到一个月,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兴化县各区联合办事处的基础上宣告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秘书长、民主人士朱廉贻担任兴化县县长。3月,以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一个营为基础,吸收部分民众自卫武装,组建兴化县独立团,由李华楷兼任政委、温凤山任副团长,刘赤任政治处主任,4月底,戴为然任兴化县委副书记,7月任兴化县委书记。
中共兴化县委在戴窑成立后并没有常驻戴窑,由于革命形势复杂,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先后辗转于兴化境内的西毛庄、杨十五庄、何家桥、灶里三庄、草冯庄、魏庄、陶庄、大顾庄等地。
中共兴化县委的成立标志着兴化县党的建设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它使全县党、政、军、民有了一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兴化人民在兴化水网地区长期坚持革命斗争,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在兴化县委的关心下,兴化县党史办和戴窑镇党委、政府等共同发起修缮中共兴化县委旧址。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样的原则,对县委旧址进行了保护性修建。时任南京军区领导的中共兴化县委第一任书记李华楷亲笔题写“中共兴化县委成立旧址”几个刚健有力的大字。1991年元月,中共兴化县委旧址正式挂牌命名为兴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兴化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16日,经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讨论同意,中共兴化县委旧址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被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00: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戴窑镇,原名戴家窑,古称灶产、东村、大戴庄,今隶属于县级兴化市,与县级东台市廉贻镇和盐城市大丰区草堰镇毗邻,自古便有“三县交界”之称,为兴化县、东台县、台北县(解放后更名为大丰县)三县交界。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皇帝钦赐“东海贤人”的韩贞就出生在这里;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的妹妹是这里的媳妇……
640 (3).jpg
根据《兴化县志》记载,戴窑已有两千多年文明史,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人在此地煮海为盐。到唐朝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产盐、售盐的大集市。因为姓戴者人数众多,故又名大戴庄。时至今日,戴窑镇附近依然还有一个叫做小戴庄的地方;而戴姓,也依然还是戴窑镇的一个大姓。
后来,因为沿海泥淤积、滩涂围垦,海岸线逐渐东移,大戴庄失去了往日赖以生存的大海和海盐,大量戴姓人家不得不改行,以烧砖瓦窑、做砖瓦为生,于是戴家窑这个名字便出现了。除此之外,如今的戴窑镇境内及周边还有景家窑、计家窑等地名,也都是源自于古代的砖瓦窑生产。
640 (5).jpg
元末乱世,盐贩子张士诚揭竿而起,带着十几个人来到了戴家窑,在戴家窑举起了反元的大旗!戴家窑的大量贫苦窑工和农民纷纷加入了张士诚的队伍,并帮助张士诚一举攻下了兴化县城。时至今日,戴窑镇依然还流传着“十八条扁担齐上戴家窑”的传说,讲的就是张士诚在戴家窑起事反元的事情。此外,戴窑还有“七十二座窑镇王气”的传说。说是张士诚兵败被俘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谋臣刘基认为戴家窑这个地方是张士诚的发迹之地、有“王气”,于是命人在戴家窑增建了七十二座砖瓦窑,用来镇住张士诚的这股“王气”!而此举却无形中进一步促进了戴家窑砖瓦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南京明城墙使用的城砖中,就有不少出产自戴家窑。
直到近现代,戴家窑依然是兴化县最大的砖瓦生产地。在改革开放之前,兴化县规模最大的国营砖瓦厂就布局在彼时的戴窑乡。当然,这个砖瓦厂后来因为跟不上时代而倒闭了,但砖瓦生产依然还是现而今戴窑镇的一个主要工业产业。
1962年,国家决定将兴化县一分为二,析出兴化县塘港河以东地区、置兴东县,县治位于彼时的戴窑乡。但1964年,国家又撤销了兴东县建制,将兴东县所辖地域重新划归了兴化县。戴窑在昙花一现、当了短短两年的县城之后,又重新变成了兴化县的普通乡镇。而这,也成了戴窑“没落”的开始。因为位于兴化县的最东部,靠近东台县和大丰县、却远离位于西部的兴化县城,戴窑的始终处于边缘的位置,离得较远的兴化县城辐射不到,靠得近东台县和大丰县又管不着……不过,依靠境内的三家比较大的国企,计划经济时期戴窑得经济水平在兴化县还算是数得上号。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工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彼时戴窑的三大支柱企业——砖瓦厂、棉花加工厂、制药厂相继倒闭,戴窑的经济也几乎陷入了停顿!所幸,后来聪明勤劳的戴窑人民还是发现了新的“蓝海”——粮食加工。大量粮食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后来戴窑镇又成立了兴化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粮食加工工业逐步取代砖瓦生产,成为了戴窑的支柱产业。时至今日,粮食加工工业依然是戴窑镇的主要经济支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00: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精细化整治提升,兴化戴窑高标准打造“米企一条街”

作为水乡名镇,兴化市戴窑镇物产资源丰富,“戴窑大米”更是闻名遐迩、香飘全国。稻米加工作为戴窑的传统主导产业,既是戴窑的鲜亮名片,也是醒目的文化符号。
新形势下,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戴窑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开展兴化市粮食加工集中区“米企一条街”项目建设,激活更新场地活力,提升戴窑镇米行特色形象,将“江苏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这一殊荣转化成发展红利。
“米企一条街”东起戴窑粮食市场物流大楼,西止车路河大桥,道路沿线长2.4公里,总用地面积约43公顷。项目围绕“增、改、修、刷、遮、拆”六大整治手段,在入口形象打造、沿街立面整治、公共空间提升、道路路面整治、照明设施提升,停车设施改善等方面进行精细化提升。
结合镇区方向、现状三角地块,打造特色入口,提升整个项目场地的门面担当;结合建筑的空间尺度、定位功能、人文、自然背景等条件进行改造,促进沿街外立面和镇容环境更加协调、整洁;改善沿街绿化、广场、公园、滨水空间等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梳理现有绿化的空间层次,营造区域景观特色;改善道路质量,优化交通组织,缓解交通压力,完善道路功能,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合理安排停车设施,形成以路外公共停车为主、路内停车为辅的停车格局,改善停车难问题;提升现有公共厕所的服务质量,完善设施服务网络,在合理的服务半径内,实现公共厕所服务半径全覆盖。
下一步,戴窑镇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微景观工程收尾、企业标识挂牌等工作,确保年末项目圆满完成验收。
(朱海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8 07: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看了这么多戴窑镇的人文资料,到有点产生想去看一看的冲动,希望论坛组织志愿网友去戴窑镇现场学习学习,领略一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8 0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戴窑古镇历史渊源较多,戴窑的砖瓦曾一度远销各地,大窑随处可见,可谓是“烟火气”十足。
戴窑由最早的产盐,到后来的产砖瓦,再到现在的产米。也算是一直在转型。
戴窑在老家多以戴家窑称谓。以前还听过一个猜地名的迷面:走路捡了个铃铛。(打一地名)答案是:戴家窑。(带回家摇)
戴窑还有位熟悉的网友,网名三分虎,一位热心公益的义工人士。多年未见了,甚为想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8 0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戴窑镇的“稻米文化、红色文化、砖窑文化、贤人文化”四大文化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21 15:4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骄傲大戴窑,文化底蕴深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09: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在世人眼里,戴窑不仅是一座具有悠久窑文化的古镇,还是明代哲学家、慈善家,“东海贤人”韩贞故里。戴窑,总是以乐善好施、勤学传教的面貌,激发人们对它的热切向往。初冬的早晨,我来到小镇,想到了这个淹没在村落里的韩贞纪念馆,以及它为世人所熟知的贤人文化。贤人文化历经了数百年,仍以数百年前的姿态注视着我们当下的生活。他是活的,是有魂儿的。韩贞“望烟送粮”的塑像凝聚着贤人文化跨越数百年的灵魂。

《吕氏春秋》说“天地之气,合而生风”。“天地之气正,则十二律定矣”。气流动而成风。引动气机而成风化人,治理天下则事半功倍。欲改造社会,必先教化人心。公元1509年,韩贞出生在戴窑韩家窑,12岁时,为了生计,他跟着父亲学习做坯砖等陶工活。3年后,因父母相继生病先后离世。他以替人家放牛做工来偿还父母去世欠下的棺木丧债。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弟子朱光信听说了他的不幸遭遇和人品,甚是同情,前往探访后,认为韩贞是难得的人才,决定帮助他投奔王艮。经朱光信的举荐,王艮对他进行面试后,收下了这个大龄弟子。

数年后,27岁的韩贞顶儒巾穿素衣辞别师门,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可他刚到村口,便遭来了村民的哄笑和指斥。韩贞内心十分酸楚,看到乡民们依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也依然愚昧闭塞,甚至好勇斗狠,相互恶言相加,深感肩上担子沉重。他决心遵从师训,以讲学唤醒人们的良知,以化俗为终身大任,他深信,通过教化,定能改变一方风气。

有一次,一位窑工嘲讽地问他何日良知,韩贞笑而不答,却叫那人把衣服脱了,那人脱去衣服,韩贞又催人脱去内裤,那人急了,斥韩贞胡闹,并一再说:羞死人了。韩贞正色说:这就是良知,良知就是知羞耻,明是非。此事传开,众人觉得韩贞的话很有道理。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

韩贞不慕仕进甘贫乐道,以倡明理学为己任的义举传到昭阳八大家之一的杨南金耳中。杨南金钦佩不已,决定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起初,杨妹听说他是孤儿,家境差,很不乐意。但当她听说了韩贞为人为学的事情后,心诚悦服地嫁了。成婚那天,韩贞进入洞房后说:“我想当梁鸿,不知你是否愿当孟光?”杨妹也是一位温柔细腻体贴疼人的姑娘,她沉思片刻道:“夫唱妇随。”于是夫妇商议将杨家陪嫁衣物分给四邻乡亲,侍女让她们回归杨家侍候老母。然后以梁鸿孟光相互勉励,相敬如宾,开始了男当贤人,女当织席的日子。

韩贞“望烟送粮”,救活了多少人,帮助了多少贫困家庭,已无从考证,但是有了这样一块垂范千古的“东海贤人”匾额。《孝亲》《敬长》《安分》《待人》等俚俗诗句,宣扬“安身立命”“安贫乐道”让你一定会拥有一场终生难忘的心灵洗涤吧。

“一教唯同一个心,此心无古亦无今。放之充塞乾坤满,敛则包含教化深。孔子叫人惟默识,曾参唯处要知音。此般至理人人有,莫向三家纸上寻。”韩贞当年成风化人的《答问三教》,早已根植于人心。而今戴窑的韩贞桥、乐吾路、乐吾学校等是否正在传承延续着什么。

乐吾路上,我与同行的对话,真可谓高其谈阔其论,指点江山。等到从忘形中回过神来,我们忽发痴想:要是能和韩贞在这条路上把袂谈心,那该有多好!但我们在车流往来的路上四顾彷徨,逢人便问,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

晚秋了,远处的庄稼该上垛的上垛,该收藏的收藏,就连搭在墙头上的丝瓜南瓜藤也已整齐地拢在一起。村口古街巷的拐角处,刚修缮的韩贞纪念馆,明代古民居式样,简净、典雅。韩氏宗祠的老墙砖缝里生长出的猫尾巴草业已枯黄,微风吹来,摆动着的身姿有些羞涩。

天高地迥,宇宙无穷,只有青龙桥下的车路河水,把贤人的故事从数百年前说到如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1-27 02:47 , Processed in 0.071771 second(s), 25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