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网

查看: 5879|回复: 0

[人文兴化] 人民经验的艺术结晶——兴化谚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8 10: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经验的艺术结晶——兴化谚语

兴化市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

历史溯源 谚语,俗语的一种,流行于民间的简洁、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每一句俗语都是历史、文化与传统的活化石。谚语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鲁迅说过谚语是“炼话”,深刻而隽永,哲理性、艺术性很强,又非常精炼,是人民经验的艺术结晶。
唐诗中也有引用谚语的,如“朝霞晴做雨”就一语道破了朝霞和降雨的关系;杜甫诗中也有“布谷催春种”这种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谚语,布谷鸟叫以后一般不会有强冷空气影响了。
宋代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也引用有天气谚语。明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许多天气谚语,如关于长期天气变化的“行得春风有夏雨”,“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重阳无雨一冬晴”等等。
徐光启也在著名的《农政全书》中记载了天气谚语,也有用物侯作长期天气展望的,如“藕花谓之水花魁,开在夏至前主水”,是说荷花开在夏至前(偏早)预示未来雨水偏多。
项目内容 自古至今,广泛流传于兴化城乡地区的谚语有2000多条,按其内容可分为九大类。
一、生产类。如“春不种,秋无望”、“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八月初一雨丢丢,种麦不用开墒沟”等。
二、生活类。如“大冬圆子小冬面”、“细水长流,吃穿不愁”、“素菜一桌,不抵麻虾子一嗍”等。
三、家庭类。如“一日岗嗓三日穷”、“家和万事兴”、“野花上床,家败人亡”等。
四、社交类。如“冤家宜解不宜结”、“路上不遇桥上遇”、“邻居好,赛金宝”等。
五、时政类。如“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人做事一人当”等。
六、修养类。如“胜不骄,败不馁”、“真金不怕火来烧”、“坐得船头稳,不怕浪头颠”等。
七、事理类。如“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扯动荷花带动藕”等。
八、自然类。如“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蚂蚁搭桥,大雨泼瓢”、“霜前冷,雪后寒”等。
九、其它类。如“猫子不在家,老鼠搳连叉”、“大哥不要说二哥,两个哥哥差不多”等。
传承人物  任凤来,男,(1924年—2003年) 大陶村人。小学教师,古文造诣较深,在大垛小教队伍中有“活字典”之称。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以无限喜悦之情写了《喜迎香港回归》的七律诗,在《兴化日报》发表。他对民间谚语饶有兴趣,1988年前后共搜集谚语、歇后语有600多条。
在大垛地区热心于谚语收集和运用的历史上有:任正学,男,(1883——1940年)大陶村人,著有《田舍吟》诗词集,嗣子任凤来受其文学作品薰陶,对谚语、歇后语颇有兴趣。
1.jpg
现代有:任兆毓,男,(1938年——   )是任凤来之堂侄,在其叔父的影响下也搜集谚语1000多条,还搜集了“物候天象”方面的有关农谚近100条。2011年5月兴化市文广新局公布任兆毓为“兴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化谚语’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10月,兴化政协主编的《兴化方言俗语》中收录他的谚语810多条;2015年3月由刘双湖牵线搭桥,倪高扬、徐永炎与任兆毓合作编著了《智慧与艺术的结晶——兴化谚语赏析录》,其中赏析了1600多条。
2.jpg
合作出版的书
3.jpg
任兆毓

阮汝兰,女,(1952年12月——    )文化程度初识,阮中村人,她搜集生产谚语25条。
刘双湖,男,(1953年2月——     )文化站退休干部,对民间文学搜集工作很热心,1988年他请老教师任凤来搜集谚语、歇后语600多条,平时也喜爱搜集这些语汇,并运用于创作和表演的文艺节目中。
项目特征 兴化谚语是兴化人民历代口头文学成果的展现,它以优美丰富的想象,富有情趣的比喻,醇厚的乡音俚语,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兴化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表达了兴化人民对美的赞颂,丑的贬斥。
广泛流传于兴化城乡的谚语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通俗性:通俗易懂,饱含哲理,便于口头流传,人们喜闻乐见。
2、指导性:如“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指导人们就业、婚嫁。
3、实用性:如“蚂蚁搭桥,大雨泼瓢”能预报天气。
4、地域性:受地域的限制,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在南方地区就不适用。
5、时代性:时代的变迁,有的谚语已成为历史的记录,如“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指过去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的农耕时代;又如“日日防火,夜夜防贼  ”指过去居民都是住的草房,易引起火灾,经济条件差,盗贼多的时代;再如“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都指封建社会官府的黑暗。
重要价值
它是社会文化史。从“卅日子晚上搓圆子,逸逸当当”和“大冬圆子小冬面”反映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遗迹。本来兴化人过年过节吃汤圆是风俗习惯,为什么大冬也吃汤圆,原来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历法以冬月为一月,新年正是阴历11月1日,大冬之日与新年曾经是重合的,这是大冬吃汤圆的历史根据,也是文化史。
它是经济上的好参谋。“宁教有日想无日,莫叫无日想有日”、“酱油豆子发人家”等叫我们生活要俭朴,细水长流。
它是长鸣的警钟。如“一日岗嗓三日穷”、“野花上床,家败人亡”、“坐吃山空”、“没得个墙头贺八十”等等,告诫人们切不可发生类似的行为。
它是了解自然认识社会的教科书。如“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告诉人们自然变化冷暖无常,春暖乍寒,时有发生,不可大意;如“蚂蚁搭桥,大雨泼瓢”让我们预知天气;“好人怕个坏人撺,瓷瓦怕个金钢钻”等,告诉我们要辩别是非,站稳立场,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的。
它是建设和谐社会、搞好邻里关系的法宝。如“冤家宜解不宜结”、“路上不遇桥上遇”、“邻居好,赛金宝”等,告诉我们要放弃个人恩怨,搞好邻里关系,对建设和谐社会不无裨益。
它是我们搞好生产、生活的指南。如“布谷催春种”、“滴水流成河,粒米凑成箩”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1-21 20:37 , Processed in 0.046628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