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付,生于1920 年,贫农出身,大邹镇获村人中共党员,1946 年5月在凑潼关战斗中负伤,现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
一九四六年五月的一天,根据情报,盘踞在大垛的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要下乡抢粮。为了阻击敌人,陈国付受命带领其他三位战士到伏击区警戒,观察敌情。不料,被当地“还乡团”发现。于是他们几人一边阻击“还乡团”,一边向连部报告。在战斗中,陈国付臀部中弹,当时鲜血直流,但他顾不上疼痛,扯下在战斗时使用的“急救包”一扎,又投入了战斗。这次战斗他一人打死了四个敌人,并缴获了一支卡宾枪。
战斗结束后,陈国付来到下坪乡李季村部队医院治疗,四个月后回到家乡获垛村,当时部队向陈国付颁发了复员证及二等伤残军人证书。
这年秋天,我主力部队北撤,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十分猖獗,他们动辄抓人杀人,被害的大都是革命干部和伤残军人。陈国付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随时都有死的可能。与其在家被“还乡团”抓去杀了,还不如在战场上牺牲值得。
一九四七年初,在家乡休养九个多月的陈国付找到了原部队,第二次参了军。
陈国付到部队不久,父亲便到盐城射阳部队驻地找到了他。晚上,父亲把儿子叫到营房外,告诉他家乡通过土改,分到了十八亩田,你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母亲让我带你回去。听了父亲的叙述,陈国付用革命道理劝说父亲。父亲见儿子态度坚决,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只好作罢,两天之后回去了。
谁料,陈国付和父亲谈话内容被一名党员听到了,第二天班长将此事向连指导员做了汇报,全连上下很快起了向陈国付学习的热潮。《华东前线》记者闻迅后,还专程进行了采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