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39198|回复: 6

[人文兴化] 一个缸顾庄,半部《水浒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7 09: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缸顾庄,半部《水浒传》

文/顾世荣


“旧同寅”同乡情深(一)


       缸顾庄( 也曾叫作“湖埨村”、“武陵溪”)地处里下河腹地,四周碧水环绕,庄上绿树成荫,水面沙鸥翔集。从前是非舟楫不能达,因此近千年来未曾被战乱波及,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南宋末年缸顾庄顾氏始祖六三公在苏州领兵抗元失败,乘大缸漂泊来此隐居后,一直注重对子孙的教育,秉持“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经过几代人倾心教育,终于把缸顾庄顾氏一族培养成宋元时期兴化区域内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儿子顾成(二世),(元)大德进士,官至福建闽海肃政廉访使副使。孙子顾瑞(三世),奉议大夫。曾孙顾逖(四世),(元)至正进士,官至松江府丞迁嘉兴路转运司副使。曾孙顾煜(四世),(元)至正元年为学文监学士,后被皇上任命为翰林院学士掌修国史。宋元明清时期,缸顾庄的儒学氛围浓厚,曾吸引兴化区域的达官贵人前往学习深造。前有施耐庵,后有李春芳、宗臣等文人墨客,他们都有赞颂缸顾庄人文环境的诗词流传于世。
相传施耐庵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亦渔亦贸,每年汛期都会到缸顾庄东边的蜈蚣湖捕鱼,期间结识了缸顾庄顾氏族人。顾氏一族乃书香门第,几代族人都考取了功名,这块儒学圣土,深深地吸引着施氏父子,施耐庵曾被其父施元德留在缸顾庄接受系统的教育。顾逖和施耐庵从小曾一起研习四书五经,后来都考取元朝进士,先前共同服务于元朝政权,后又一起助力张士诚攻城拔寨夺取江浙富庶地区。他俩都是读书人又是同乡,私交甚好,故称“旧同寅”。

       元至顺二年(1331年)施耐庵高中进士,不久便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任县尹二年,任上他倡导农桑轻赋薄积,不被上司蒙古官员认同,与监州达鲁花赤(上级官员)多次发生争执后便愤然辞职。辞官后,前往顾逖任职的松江府拜访老友,闲聊中施耐庵说出了想开书馆讲学的念头,顾逖很支持施耐庵的想法,推荐他去当时盐业发达且百姓相对富庶的白驹开馆讲学。顾逖告之施耐庵说,范公堤上的白驹场,别名藿场、场藿,取《诗经》句而得名:“皎皎白驹,食我场藿。”耐庵高兴地说:“好啊,在我则白驹得水,神驰千里。”施耐庵很快便在白驹西侧花家垛建了三间茅屋招徒讲学,又亲自写了一副“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的门联,表明了他隐居水乡思想。当年的白驹场,紧邻串场河,是盐业交易运输的枢纽,全国各地的盐商都汇集于此,商业繁荣必然促进文化的兴盛。期间施耐庵招收了不少学生,其中就有罗贯中。罗贯中父亲是山西太原盐商,经常来白驹洽谈盐贸。罗老板见施耐庵博古通今,天文地理、占卜问卦样样精通,便让儿子罗贯中拜施耐庵为师。从此罗贯中终其一生师承施耐庵,先续写完《水浒传》,而后又独立完成巨著《三国演义》。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率十八名壮士起义反元。张士诚邀请料事如神的施耐庵为幕僚。前期施耐庵助张士诚攻城略地并广募天下英雄,此经历被他写进了《水浒传》,书中神机妙算的军师吴用就是他本人。

       顾逖则用政治智慧周旋于蒙古官员和汉族同胞之间,为本族同胞谋取福祉,赢得汉族同胞的广泛赞誉。后顾逖与施耐庵共谋反元,里应外合共助张士诚夺取江浙等大片土地。张士诚称王后,物欲膨胀处事飞扬跋扈,听不进施耐庵和顾逖的好言相劝,以至于施顾二人对他失望至极,与他分道扬镳。顾逖回缸顾庄隐居,施耐庵则被顾逖推荐至江阴财主徐麒(徐霞客高祖)家中坐馆教书。教书间隙,他潜心把在山东郓城任小吏时,听闻的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水泊梁山将士替天行道的故事,搜集整理汇集,为撰写《江湖豪客传》(《水浒传》的前称)准备素材。

       张士诚兵败平阳(苏州)后,施耐庵觉得近在咫尺的江阴也非安全之地,迷茫之时施耐庵写信给好友顾逖征求去向。顾逖收到来信后,即刻给施耐庵回信,让他速来缸顾庄避战乱,并附诗一首曰:

“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
此处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收到来信,施耐庵便携家眷、学生来到缸顾庄隐居避战乱。随后,为答谢同乡盛情相邀,赠顾逖答和诗曰:

“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

       这些流传于世的诗词就是顾逖和施耐庵私交甚密的佐证。住了几个月后,施耐庵流露出找个僻静之地写《水浒传》的设想,顾逖很支持施耐庵的壮举。他俩一致认为当时的白驹场已不安全,只能另寻他处。

       随后顾逖便遣小船在兴化水乡湖泊港汊间到处寻找风水宝地。一天顾逖陪施耐庵乘船在芦苇荡中向东北寻找了八十多里地,忽见一座小岛,施耐庵异常兴奋,忙叫船夫停船靠岸,仔细观察地形:只见两条港汊直对小岛,活象两只狮子在盘绣球,便轻声赞道:“好地方!”他又登高远眺,此处河道七湾八汊,植被繁茂,鱼虾成群,水鸟低飞。环境既优美又僻静,很符合他对水泊梁山环境构思,便情不自禁地说:“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我要找的好地方。”顾逖上岸环视后也称赞此处风水极佳,狮子盘球,只有姓施的适合盘球,也才能越盘越活。接着在顾逖的资助下,施耐庵便在此处搭棚设院安家。后来这里还建了桥,便是现在的“施家桥村”。

       顾氏跟施氏从顾逖和施耐庵开始建立深厚友谊,后来还成为了世交。根据史料记载,施耐庵之子施让的墓志铭也是顾氏后人顾蘩书写的。



缸顾庄与《水浒传》的渊源(二)


       相传顾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殷实经常邀请施耐庵至缸顾庄学习探讨,庄上谣传施耐庵写《水浒传》很多素材来自于缸顾庄。小旋风柴进的原型就是顾逖,顾逖进士出身,曾经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为人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江湖好汉,辞官后隐居在缸顾庄,仍然乐于接济民间有识之士。“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水浒传》(第9回)”,写的就是柴进原型顾逖。林冲、宋江、武松都曾拜访、投靠过他,顾逖深得江湖好汉信任和爱戴,这彰显顾逖在施耐庵心中的影响力。

       施耐庵一生多次来到缸顾庄,尤其对顾氏宗祠的“丹书铁卷”(此铁券原件现保存于兴化市博物馆内)和顾氏始祖六三公赓续命脉的“大缸”特别感兴趣。(大缸是省元顾六三在苏州抗元失败后,在长江边觅得的大缸,而后跳进大缸随波逐流飘向江北,追击到长江边的元兵纷纷张弓搭箭气急败坏射向大缸,缸体多处被箭头射中,尽管没有破裂,但缸体是伤痕累累。缸顾始祖六三公借助于大缸漂泊至缸顾庄定居。此大缸被顾氏族人供奉了近八百年,可惜毁于“文革”。)这些是顾氏一族的丰功伟绩和家族兴旺发达的传奇所在,后来都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

       缸顾庄优美环境,被写进《水浒传》第9回中,即“万株桃绽武陵溪”。顾氏宗祠曾供奉洪武元年皇帝诏赐给顾师鲁的丹书铁券一块,被写进《水浒传》第51、52回中,即“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另外宗祠里还陈列着顾六三夫妇避兵燹漂至缸顾庄的大缸,大缸对于顾氏族人来说是圣物,外姓人一般很难窥见其面貌,但施耐庵跟顾逖是挚友,属破例才能窥到其满目疮痍的真容。

       相传有一天,施耐庵来缸顾拜会好友顾逖,他在船上远眺缸顾庄,那时的缸顾庄隐藏在烟波浩淼的水泊之中。上岸后他先环缸顾庄的四周,而后来到顾氏宗祠中,宗祠地势南低北高是“晋土”,南方有“钱湾”之水玉带环腰,他感叹道:“此乃风水宝地必将出豪杰。”接着他走进顾氏宗祠,目睹前庭后院,砖雕门楼精致典雅,斗拱飞檐曲径通幽。此庭院被写进《水浒传》即“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第9回)”。再看最后排五间飨堂,堂中官宦录记载顾氏一族来此定居后,几代人都考取了功名,都身居要职服务社稷,既是报效国家也是光耀门楣。梁上曾悬挂有诰命木盒,内藏有自元世祖、元成祖和明洪武皇帝建文帝的圣旨和丹书铁卷。也被写进《水浒传》即“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第9回)”。看到宗祠书斋图书满目以及顾氏子孙在认真研读“四书五经”时,他写到:“家有馀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第2回)”。

       院内供奉着大缸,此缸是“救英雄于烽火、耀子孙于千秋”。缸体伤痕累累满是被箭头磕开的箭眼,细数共108个,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这些丰功伟绩深深地震撼着施耐庵,他很敬佩缸顾顾氏的家风、学风。如此荣耀的家族,隐匿在这茫茫芦苇之中,实在可惜。他对顾逖说:

       “贤弟,缸顾庄顾氏光辉历史,我打算写进《水浒传》中,尤其是108个箭眼,代表108个英雄故事,多则减、少则加,确保是108;而且这108与道教36天罡、72地煞一致,此乃吉祥数字,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看施耐庵对顾氏一族有如此高的评价,顾逖十分欣慰,很赞同施耐庵的构思。

       施耐庵接着说:“通过《水浒传》的108将故事,可以追溯到缸顾庄这口大缸,让世人知道缸顾庄顾氏族人的崇文尚礼、耕读传家文化底蕴和良好家风。”

       时至今日缸顾庄还流传着:描写《水浒传》中108个英雄人物,灵感就来自于缸顾庄宗祠里大缸上的108个箭眼的说法。

       缸顾庄东湖西荡,周边水草丰茂,鱼肥蟹美,环境胜似那芦叶滩头,蓼儿洼畔的水泊梁山。这里满眼尽是“茫茫荡荡的芦苇蒹葭,纵横交错着河沟港汊”;更适合“芦花深处屯兵士,荷叶荫中治战船”的水上游击战,元兵曾在这里迷过路吃过败仗,所有的传说都写进了《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之中。还谣传,缸顾庄北边的村现叫着“石榴村”,历史上曾叫过“石碣村”,是个水产村,村民都是渔民,祖祖辈辈在蜈蚣湖里打鱼为生。现在缸顾庄南面还有个叫“仲家庄”的村庄,村上有很多村民都姓阮,相传这个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打鱼为生的“阮氏三兄弟”,他们长期在蜈蚣湖打鱼,都是行侠仗义的好汉,《水浒传》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物。

       《水浒传》中一些遣词都是缸顾庄一带的口语,有的俚语使用至今。如:“噇即(吃)”、“掇(板凳)”、“盒担、作怪、活泛、细作、穷神、向后、没头神、喜鹊噪、捱着病来、不曾发市”等等。庄上一直谣传:一个缸顾庄成就半个《水浒传》,这话有点言过其实,缸顾庄人文环境在《水浒传》中多处体现。由此可见,缸顾庄在施耐庵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促成了他的不朽之作《水浒传》。因此,缸顾庄与《水浒传》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7 15: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8 13: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8 09: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牵强附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9 21: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14: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尘封的历史深处寻觅

——顾世荣历史散文《一个缸顾庄,半部<水浒传>》读评

文/时云华
 

位于兴化大西北的缸顾庄,坐落于吴公湖畔,这是一个充满神奇故事的村名。放眼四顾,这里绿水环绕,河沟纵横,芳树参差,俊鸟飞鸣,舟于碧波行,人在小径走,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韵味盎然,怡人心脾。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而以淳朴和成熟静立于世,那斑驳的光影被特别地印刻在古老的顾氏宗祠的建筑里,这些古朴的景致,造就了独特的气质和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让人驻足凝眸。
  
岁月的步履匆匆,近八百年的光阴在武陵溪水的濯洗中缓缓逝去,有时我不禁想问:家乡在悠远的历史上真的闪耀过灿烂和辉煌的光芒吗?
  
前不久,我拜读了历史散文《一个缸顾庄,半部<水浒传>》,原先的疑虑由此顿失。该文作者顾世荣,兴化缸三村人,曾在海军部队服役27年,现供职于上海某单位。在工作之余的他,以真情守望,遨游于历史钩沉的曼妙时光,用沉稳的笔触,以历史时空为轴,以历史人物为点,串珠成链,从沉睡的岁月深处打捞出一个个色彩亮丽的故事。在他的笔下,家乡的这些可敬可佩的古圣先贤们不再那么遥远了,仿佛触手可及。《一个缸顾庄,半部<水浒传>》捧读在手,我跟随这篇美文翻阅着历史的长卷,徐徐地走进了历史的深处,那湮没的尘封的历史人物逐步显示出清晰可辨的形象,过往的人和事立于我之面前,是那么生动而亲切。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偏于水乡一隅的家乡竟与隐逸写作的奇人施耐庵有过交往,并有不少的故事,这让我十分惊叹、骄傲和自豪!
  
我们知道,施耐庵“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大作家,其不朽作品《水浒传》在国内外广受欢迎,拥有极高的认可度。他创造了中国文学一个新的叙事模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说历史的奠基人,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一份夺目珍贵的财富。中国文艺复兴之父胡适曾评价称:“《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大得多。”这一了不起的文学巨匠,让人仰之弥高,在我们眼里是多么的崇高和神圣!
  
历史散文,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学体裁,它以散文形式叙述历史人物、事件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各类散文题材中我比较喜欢历史散文,这样的作品能够让人领略历史的魅力,至少能够增长一些知识,而不像有些散文凌空蹈虚、华而不实,读后一无所得,但历史散文并非容易写作,作者要有做学问的兴趣和笔力功底。
  
在写历史的人看来,历史不是故事而是事实的累积。就文学而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文学比历史更具有真实性,他认为好的历史散文既要具备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也应具备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二者不可偏废。《一个缸顾庄,半部<水浒传>》已做到了两者兼具,合而为一。
  
首先该文以扎实的史料为依据贴近历史、还原历史。在“‘旧同寅’同乡情深”和“缸顾庄与《水浒传》的渊源”两个章节中,作者在动笔前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研究相关的历史资料,对所谈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全面的理解,并对所占有的全部资料予以研究并比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所提供的信息力求准确、真实。
  
文章在讲述顾逖和施耐庵交往时,是以第一手史料为抓手,用稳健内敛的笔法,叙述顾逖和施耐庵从小曾一起学习,后来都考取进士,共同服务于元朝政权。为避战乱,顾逖和施耐庵互致信件以诗词作答,顾逖诗云:“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此处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施耐庵为答谢同乡盛情相邀,亦赠顾逖诗曰:“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这一史例既有浓浓的文学色彩,又显得生动有趣。
  
文章以丰富确凿的例证细致地介绍了《水浒传》中有很多素材取之于缸顾庄,比如小旋风柴进的原型取之于顾逖。顾逖为人仗义,“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水浒传》(见第9回)”。缸顾庄环境优美,亦被写进书中,即“万株桃绽武陵溪”(见第9回)。洪武元年皇帝诏赐给顾师鲁的丹书铁券一块,被写进《水浒传》第51、52回中,即“我家是金枝玉叶,有先朝丹书铁券在门”。顾氏家祠的庭院也被写进《水浒传》,即“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第9回)”。另外写到缸顾庄南面的“仲家庄”,村上有很多村民都姓阮,这个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阮氏三兄弟”,他们长期在吴公湖打鱼,也都是行侠仗义的好汉,这在《水浒传》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物。
  
可见,这篇历史散文对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活动、书信等内容,作者均下过一番悉心梳理的功夫。源于此,本文既满足了历史散文对真实性的严苛要求,也凸显了写作者的诚心诚意与严肃认真。
  
其次该文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文学手法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并以细节描述再现历史的瞬间,让历史得以复活,这样的行文灵活而不显呆板。因为作者深深懂得,写作历史散文既不能离开史实,但也绝不能纯粹地陈列史实。应根据主题之需,适当地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把知识性的史料还原到其曾经活生生存在过的年代情境中,在作者与所写对象的共情之中,在跨越时空的心灵呼应之中,让这些冷冷的史料能够再度获得一种美的体温。
  
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文中多处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还多次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文中写道:“顾逖告之施耐庵说,范公堤上的白驹场,别名藿场、场藿,取《诗经》句而得名:‘皎皎白驹,食我场藿。’施耐庵高兴地说:‘好啊,在我则白驹得水,神驰千里。’施耐庵很快便在白驹西侧花家垛建了三间茅屋招徒讲学,又亲自写了一副‘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的门联。
  
文中还写道:“顾逖便遣小船在兴化水乡湖泊港汊间到处寻找风水宝地。一天顾逖陪施耐庵乘船在芦苇荡中向东北寻找了八十多里地,忽见一座小岛,施耐庵异常兴奋,忙叫船夫停船靠岸,仔细观察地形:只见两条港汊直对小岛,活象两只狮子在盘绣球,便轻声赞道:‘好地方!’他又登高远眺,此处河道七湾八汊,植被繁茂,鱼虾成群,水鸟低飞。环境既优美又僻静,很符合他对水泊梁山环境构思,便情不自禁地说:‘找到了,找到了,这就是我要找的好地方。’顾逖上岸环视后也称赞此处风水极佳,狮子盘球,只有姓施的适合盘球,也才能越盘越活。施耐庵便在此处搭棚设院安家。”
  
文中又写道:“此缸是‘救英雄于烽火、耀子孙于千秋’。缸体伤痕累累满是被箭头磕开的箭眼,细数共108个。这些丰功伟绩深深地震撼着施耐庵,如此荣耀的家族,隐匿在这茫茫芦苇之中,实在可惜。他对顾逖说:‘贤弟,缸顾庄顾氏光辉历史,我打算写进《水浒传》中,尤其是108个箭眼,代表108个英雄故事,多则减、少则加,确保是108,而且这108与道教72地煞、36天罡一致,此乃吉祥数字,不知贤弟意下如何?’看施耐庵对顾氏一族有如此高的评价,顾逖十分欣慰,很赞同施耐庵的构思。”
  
以上种种描写,完全托起了史实的严谨与想象的自由,这样写既合理有据,又富有想象力,将读者的思绪带回到从前,得以重温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光辉,从而获取生动的历史感。
  
家乡,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港湾,是我们永恒的心灵归宿, 家乡的历史文化是家乡情愫的重要组成部分。顾世荣,是一个双脚牢牢立定于家乡土地上的游子。他毫无功利之心,为挖掘尘封的历史,彰显家乡的底蕴,做了大量的搜寻与考证工作,并付诸一行行文字。作为生于斯长于斯,同吮武陵溪甘甜乳汁的我们,对他“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的道德情操,应给予尊重和赞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0 16: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2-4 01:17 , Processed in 0.044768 second(s), 21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