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3868|回复: 0

[建言献策] 里下河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7 1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自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因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即里下河地区。里下河地区主要有东台、高邮、江都、兴化、泰州等城市。


里下河地区位于 江苏省中部,西起 里运河,东至 串场河,北自 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 通扬运河,总面积13500余平方公里,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因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 里下河平原。


里下河平原的形成历史短暂。在距今约7000年前后, 海平面上升至现在的位置并渐趋稳定,当时 苏中-苏北的海岸线呈向西凹入的弧形,现今的里下河地区当时还是介于沿 淮河与沿长江两个 冲积平原之间的一个大海湾。淮河、长江不断挟带泥沙入海,并在波浪、湖汐和沿岸流作用下,在这一海湾口堆积成沙堤,形成与外海隔开的潟湖,最近3000多年以来,潟湖在江淮诸多支流注人的影响下,水质逐渐淡化成为 淡水湖,因湖泊内泥沙淤积,又演变形成了今天四周高、中间低的“锅底洼”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湖荡相连, 地下水位高,以湿生、沼生等 水生植物居多。


早在距今6000年前后,里下河平原周边局部高地上,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 原始农业生产。根据历史记戴, 公元前486年,“秋,吴成邗,沟通江淮,以通粮道”。从此, 邗沟与淮沂、沐、泗等天然河道相通,交通促进了各地农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交换,经济技术的交流。秦汉时代,江苏盐铁业相当发达,里下河平原沿海一带,利用海水煮盐为一大资源。当时这里人口较多,使用铁制农具和 牛耕技术比较普遍,加之灌溉便利,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物产丰饶,一派“鱼米之乡”景象。虽历经隋、唐至北宋的沧桑变迁,这里仍然是人众物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公元1128年,宋朝和金国的封建统治者,听任黄河南徒,侵泗 夺淮入海,从而破坏了整个淮河下游的水道系统,使里下河地区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有名地区。在历次水旱灾害中,以1929年的旱灾和1931年的水灾的灾情最为惨重。1929年大旱,里下河平原所有河港、湖荡大多见底,蝗虫害稼、卤水倒灌,位于“锅底洼”的 兴化竟是“秋无禾,岁大饥,民多流亡”。1931年7月大雨,淮河大涨,溃堤决口,里下河平原及其以东的滨海平原汪洋一片,当年秋季和来年夏季颗粒无收,300多万民众流离失所,7.7万人 葬身鱼腹,广大灾区形成一片悲凉凄惨景象。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对 淮北和里下河地区的 洪涝灾害十分重视。20世纪50年代就发动人民治理淮河,在淮河下游开辟苏北灌溉总渠人海水道,修建王河闸,扩大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了里下河平原人海诸河港以及其他渲泄洪水的河道,对防治淮河下游的洪水灾害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里下河地区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该区盛产粮、油、禽蛋、 畜产品、水产品、水生植物等绿色食品等,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里下河平原腹地兴化市己成为全国 百强县(市)之一。历史上“无舟不行”的兴化,已有宁靖高速公路、宁盐 一级公路、兴泰公路纵穿平原南北,直抵 江明 长江大桥,与宁通、 沪宁高速公路相接, 高邮至 东台公路横贯平原东西,与 新长铁路交汇,构成了平原区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


里下河平原区还有 高邮湖、 宝应湖、 大纵湖等诸多有待开发的湖荡,以及全国独有的农耕奇景——“ 垛田”等自然景观。春天 菜花黄时,乘舟荡漾于昔日的“垛田之乡”,田园景色怡人,风韵独特,令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深秋季节,赴高邮、大纵诸湖 养殖基地观光,水清蟹肥, 虾鱼成群,皆能领略水乡的别致情趣。此外里下河地区还有 文游台、 镇国寺塔、李家花园船厂、 郑板桥故居、 施耐庵墓园、 刘熙载故居等 文化景观百余处; 溱潼会船节等 民俗风情也是当地一绝。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 历史文化名城。濒江近海、是 苏中平原里下河地区的中心。长江与 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西通南京,与镇江、无锡隔江相望,历来是南北水陆 交通枢纽,苏中重要门户。现辖广陵、 邗江、 维扬、江都4区,高邮、 仪征2市和宝应1县,总面积6678平方公里,467万人;城区面积973平方公里,108万人。扬州始建于春秋末年,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当时 吴王夫差为北上 中原争霸而在邻国故地开邗沟,筑邗城。战国时又称广陵,西汉更名江都,此后名称屡变,隋代始称扬州。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漕运和盐运在全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也成为“壮丽压长淮,形势绝东南”的富庶都邑,既是江淮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享有“雄富冠天下”的“淮左名都”之美誉。明清以来,扬州成为驰誉中外的 旅游胜地。山灵水秀,风景如画,素以“绿扬城郭”著称于世。扬州的 古典园林既擅北地之雄,又兼南国之秀,向来为中外游入所称道。扬州悠久的手工业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漆器、雕刻等无数文化珍品。长期的文化积累,秀丽的自然美景和便利的 交通运输,使扬州成为苏中地区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泰州市位于长江东北岸,里下河平原的南缘,下辖 泰兴市 、姜堰区、 靖江市、兴化市和 海陵区、 高港区。总面积5848平方公里,人口501万,其中市区59万人, 泰州旧城南北狭长,形似凤凰,故又名“ 凤凰城”。泰州成陆历史较早。据 海安县青墩发掘的 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考证,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海 陵县为泰州,取安泰之意,泰州之名始于此。泰州水陆交通便利:江都至海安的公路穿越市区, 南官河、澛汀河、秦东河及新老通扬运河在此交汇。泰州是我国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故乡,也是当年著名的苏北抗日 革命根据地, 陈毅将军曾在此指挥领导了壮烈的“ 黄桥战役”, 黄桥烧饼也随着战斗的胜利而远近闻名。


高邮地处 长江三角洲北岸,全市面积1967平方公里,人口83万。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个惟一以“邮”命名的城市,秦代此地筑高台、设驿亭,故名 秦邮。自汉建县以来,素有“秦邮汉郡,苏中要邑”之称。高邮自古就是漕运和绎道必经之地,水面约占总面积的40%,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 京沪高速公路傍城而过,淮扬公路和邮盐公路南接 沪宁高速,北通 陇海铁路,交汇于市区,使高邮与经济发达地区紧密相连。高邮有灿烂的人文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宋代著名词人秦观、清代训访学大师王氏父子、当代作家汪曾棋等都是高邮人, 孟城驿、天山汉墓、文游台等名胜古迹散布各处,更为人称道的是高邮淳朴优美的水乡 生态环境:河湖塘渠星罗棋布,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盛产鱼虾蟹贝和水生植物, 高邮麻鸭与“双黄鸭蛋”也是知名的土特产。


兴化市位于扬泰以北,全市面积2394平方公里,人口155万,是苏中腹地、里下河地区独特的“水乡 泽国”,水面积440平方公里,大小湖泊十几个,河道水网纵横交错,原始自然的水景生态环境不可多得。古城兴化已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明清风格。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郑板桥, 清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等文化名人,都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和胺炙人口的传说佳话。虽然是水乡腹地,兴化的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新长铁路穿境而过, 宁靖盐高速公路、宁盐一级公路纵贯全境,城镇乡村路路通。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兴化生机焕发,现已脐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雄踞全国之首。除 传统农业外;对外经贸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享水土之利,得资源之厚。近年来,兴化独特的旅游优势在保护开发下正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流连忘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6-23 11:26 , Processed in 0.045379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