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3583|回复: 1

[人文兴化] 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 17: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春在田野间绽放:我的知青岁月

1976年,我高中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懵懂与憧憬,响应国家的号召,踏上了前往兴化县合塔公社中心大队的路途,开始了我的知青生活。那一年,我刚好十八岁。由于父母在当地教书,我算得上是“就近插队”,独自一人开启了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生产队为我安排了一间棉花仓库作为宿舍,虽然简陋,却也温暖。大队里还有几位没回城的扬州知青,虽然我们住得分散,但偶尔交流时,彼此间总有一种特殊的默契。

刚到农村,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生产劳动中。起初,我干不了重活,便被分配和妇女们一起做些轻便的农活,比如除草、翻场、摘棉花。这些看似简单的农活,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两三个月后,我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节奏,便和男劳力们一起挑担、挖沟、扛麻袋,什么活都干。累了,就坐在田埂上休息一会儿;渴了,就捧一口清澈的河水直接喝。那会儿的河水没有污染,生态环境极好,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当时实行的是工分制,男劳力一般能拿到8到10分工,一分工5分钱,妇女则只有5到6分工。粮草都是生产队按月按人口分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然艰辛,但却也充实。

360截图20250201170247909.jpg


在农村,米饭虽能吃饱,但蔬菜却很稀缺。我们常常自己腌制咸菜下饭,偶尔有邻居送来一些他们自己种的蔬菜,便成了难得的美味。至于肉菜,只有过年时,生产队才会杀几头年猪,按人口每人分配半斤,单人家庭可以分到一斤。在农村的那几年,最盼望的便是下雨天,这样就可以不出工,还能拿着鱼竿去河边钓鱼,改善一下伙食。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但大家都一样,所以也没觉得特别苦。七十年代的农村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唯一能让大家兴奋的就是每个月公社电影队会轮流到各个大队放电影。为了看电影,有时我们会跑到十几里地以外的大队,虽然路途遥远,但因为年轻,倒也其乐融融。

插队的第二年,我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到当地片区学校(几个大队组成一个片区)任代课老师。学校不大,小学和初中在一起,有一百多个学生。我教初中语文和美术。虽然我只是高中毕业,但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学习,对教书也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初中课程也觉得蛮适应的。代课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多一点,但那段经历却让我充满了成就感。那时公社还会组织公开课,我有幸上过一次全公社的公开课,并获得了所有人的称赞。这次公开课对我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成为了一辈子的教师。

回首那段知青岁月,虽然生活艰苦、平淡,但能感受到那时农民的纯朴和善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却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些在田野间挥洒的汗水、与学生们相处的点滴,都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知青岁月,是我青春的见证,是我成长的基石,它让我懂得了坚韧、懂得了奉献,也让我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温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12: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4-3 23:22 , Processed in 0.049222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