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1674|回复: 3

[美食文化] 唐刘庄的烧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1 04:3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刘庄的烧饼没什么名气,却有一种寻常百姓的乡村烟火气。每日新鲜,几乎没有隔夜的烧饼。能让万千游子味蕾记忆,此味只有故乡有。

说起唐刘庄的烧饼,就要时光倒流回那个年代。那时乡政府驻地的唐刘庄,一些单位企业、工厂座落,以及供销合作社、邮电局、商店、熟食店在老街诞生,街上就自然比普通村庄热闹。
老街的熟食店座北朝南,三面都是巷子,连上代销商店,邮电局几座民房,就呈长回字形,四周的巷子就是唐刘庄最老的街。尤数东边的巷子最为鼎盛,因为东北座拥着供销合作社,有日用品物资供应。熟食店那时也是公家经营的,有烧饼供应,还有面条、馒头、馓子、油条、麻团。还有小菜,小炒供应,也是唐刘庄最早的饭店原型。
熟食店里一年四季烟火气不断。四方的烧饼炉子,中间一个不到一尺的圆口,口往底呈圆弧形,越到底下越宽,底下炉火亮膛膛的。案板上“饼响子”啪啪不停,一个个揉好的面团就被碾压成一个个“三彩碗”大小的圆,排列在案板上。涂唰上一层糖色,烧饼就有了底色。洒上黑白芝麻点缀,烧饼就具有了一烤就熟,藏味的底蕴。
接下来就是放入烧饼炉炭火烘烤了。只见打饼师傅,左右手交替,沾点浆水,手掌一贴,烧饼就在掌心起舞,飞快地伸进炉子。身体左倾右斜,一炉烧饼很快就贴在炉壁上。享受着炉火的温暖,一阵阵香气溢出,慢慢地丰腴起来,变的红润有光泽。
当烧饼逐渐变得有点酱黄色。这时打饼师傅就拿起火钳,轮流踮着左右脚,斜着身体,伸着脖子,把一个个带着炭火气,带着芝麻香的烧饼钳出炉子。
烧饼表面密密麻麻的芝麻,像一个个跳动的精灵,烧饼就有了灵魂。有点鼓包的酱黄色热气袭人,烧饼就有了气韵。背面炉壁不规则的褐色,焦香味浓郁,加上饼的夹层,烧饼就有了风骨。热烧饼撕开一点点,或咬上一口,就会迷恋在时光里。
也许这就是烧饼最原味的记忆,至今无法忘记。
随着唐刘的发展,老街已经满足不了市场。街市逐渐南移,跨过南北的桥,菜市场就在桥南下,东西商业街又在曲曲折折中延伸。西边卫生院的巷子口有了两家烧饼店,主营烧饼、馒头、馓子、面条、小饺儿。多年来唐刘人津津乐道的风味,至今一直在。
东头东边弯口靠拱桥闸口下,也有了一家烧饼店,老板姓朱,人很热情,中山装,分发头,对人和气的很。南来北往,东西路过的都喜欢在他那买个烧饼、馒头、馓子啥的。
那时唐刘、湖光照相馆以桥而建,桥底下就是往兴化、东台、溱潼、戴南的轮船码头,老朱的烧饼店总是第一个亮灯的,烧饼店的生意很是不错。
记得有一年年关,我跟爷爷起早在码头去江南,我和爷爷刚刚上了帮船,爷爷喊老朱拿几个烧饼,带着路上吃。老朱烧饼拿到船头,爷爷接过烧饼,捏在手上的钱还没接到老朱手上,开船的已经快速倒船,纸币没接到,喊也喊不住。只见老朱,大手一挥:“拿去吃,别把细儿带饿了”。说完,转身就回。
事后爷爷送钱给他,怎么都不肯要:“不就几个烧饼嘛,哈当回事,把儿带吃的,说不要就不要钱”。后来爷爷家和我家里有事要馒头啥的都去找他订,我有时路过老朱店门口也会去买烧饼。
后来我在家具厂做工,每到“接晌”时间,老朱经常去卖饼和馒头。我们经常买他的烧饼,没带钱还可以欠账,甚至可以连卖带送。
有一次路过老朱店,看到一个外乡的貌似讨要的老人,老朱拿了五六个烧饼给他。还有一次寒冬腊月,我去买烧饼,看到他给一位饿极了路过的外乡女人,泡上一碗热腾腾的馓子,很暖心。老朱的烧饼,记忆在岁月里。
唐刘庄的烧饼,老朱的烧饼店成为了过去式,难觅其影,让人怀念。
唐刘庄现在的烧饼店已经看不到炭炉炭烤烧饼,几乎都是电烤箱、烤饼机烤出来的。味道和以前略有差别,风味各有所好,甜的、咸的、芝麻、葱花、龙虎斗。
唐刘庄的烧饼,没有像样的门店,却有地地道道的底气,好吃不贵。卫生院东边的巷子口烧饼,新菜市场西门西南二子烧饼,东门南三子烧饼,现在有点三足鼎立的意味。三子家烧饼,今年出来时买了甜、咸味的饼一元五一个,龙虎斗三元,价格亲民,实实在在。
唐刘庄的烧饼还是那样,没有招牌,没有名气,却有地气。有人吃出香味,有人吃出乡愁,有人怀念,有人暖心。烧饼的爱与不爱,传承依旧,乡村的那种淳朴,真实可见。
IMG_263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04:3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刘庄的烧饼有滋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08: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图片,这不是传统的手贴炉烧饼。
技术更新也有自己的特色。
但愿各家都是良心商家,不做过多的垃圾油和化工的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08: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起我们陈堡张邋遢的烧饼可能还差一点,你这是烤箱烘焙的,张邋遢的烧饼是贴在碳炉子里烤的,味道不一样。在陈堡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三岁小孩也会背:

陈堡网红烧饼店

掌柜名叫张邋遢

做的烧饼非常大

供不应求人人夸

钱多你也不能狠

先来后到排队等

不吃不知道,

一吃忘不了!
shaobin.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4-3 02:37 , Processed in 0.058477 second(s), 22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