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3847|回复: 0

[兴化古村] 与兴化明清名人有关联的古村吴岔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17: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兴化明清名人有关联的古村吴岔河
刘双湖
吴岔村 位于兴化市大垛镇域的西部,国道344的南边,梓辛河北岸,由9个丘子组成,从明初至今,吴岔河的历史近700年,实实在在的老村落了。
梓辛河水经吴岔村前向东流去  刘双湖2024.12.3 摄.jpg
在清代后期叫郑燮家南舍、郑燮家北舍。当地老人至今还是这样称呼。清代郑板桥的后代人在吴岔河置买田产300多亩,位于现国道344公路北侧,田产分别在周家圩子、王三家圩子、唐家田、蒲家田等圩子上,由吴岔河和附近的农民租种。清末民初吴岔村的周国顺(周寿田1925年生,其父周泓进,其爷爷周国顺),从郑板桥的后代人手上买下这些田产。民国时期又恢复称吴岔河。
吴岔河   刘双湖2024.12.3 摄.jpg
在地名中用“岔”的很少,在吴岔村姓吴的仅有几户人家。梓辛河从兴化东门外一直流经这里,直至大垛的龟尾子无岔,没有岔河而得名,兴化东乡人称“吴岔河”。梓辛河从吴岔村开始向东流经大垛镇域全长7千米,只有到大垛西头拐小弯向南一点再向东去到双石(大垛人称石家湾)有个明显的弯子,梓辛河水与从竹泓来的九里港河水,汇合到大垛西头龟尾子处,向北弯一点再向东流入五塘港河。吴岔村梓辛河南岸的土地多为地势低的荒草湿地。
2025年春节街头活动.jpg

传统表演形式花船花担打莲湘.jpg
吴岔河的蚊子有白母鸡大 这是在兴化东乡一带流传的故事,笔者小时候就听爷爷刘崇福讲过。明代兴化出了个铁嘴杨桐,此人好打抱不平,又好惹是生非。一次杨桐为打官司,被县官老爷捉住问罪,最后判杨桐发配充军。杨桐听说要他充军,连忙向县老爷求饶:“老爷,我什么地方都去,就是吴岔河不能去。”县老爷问杨桐为什么不去?杨桐回答“吴岔河的蚊子有白母鸡大,去要送老命。”县老爷一想,他杨桐嘴会说,这次也叫他吃吃苦头,于是把杨桐发配到吴岔河,杨桐还装着不肯去,杨桐到吴岔河就上舅舅家玩,原来吴岔河是杨桐的外婆家。
历史沿革 1934年大垛属国民政府的兴化县二区,区公所设大垛,吴岔隶属于三河乡,三河乡隶属于二区。1941年2月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之初, 三河乡属草冯区(二区)。解放战争开始后,吴岔仍属兴化县草冯区三河乡。
1950年,大垛镇北部为天吴乡、景明乡仍属草冯区,吴岔属三港乡(草冯区)。1958年2月建立大乡制,为35个乡和1个市属镇,大垛镇现行政区域为大垛乡。1958年9月大垛镇现区域属竹泓人民公社,1959年2月竹泓人民公社分设大垛人民公社,吴岔大队属大垛人民公社。
2019年由吴岔、肖庄两个行政村整合成园区新村。村域东与阮中村、南与安民村、西与竹泓镇、北与吴杨村交界。2021年,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931户,总人口3183人,区域面积567.69公顷,耕地面积292.9公顷,种植粮食和花木、葡萄、香葱等经济作物,有提水养殖水面养殖。 2020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绿美乡村。2021年被评为泰州市文明村、老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29.95万元,村级经济经营性收入127.48万元。
村民住房.jpg

环境优美.jpg

农公站台.jpg

吴岔自然村环境美化  陈凤2023.11摄.JPG

新型农居.jpg

园区新村  陈凤2023.11.23摄.JPG

人物
  兴化市有名气的现代县级乡贤 戴凤举 男,1941年12月出生于吴岔村,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毕业,1961年入党。大学毕业后他分配至江西省崇义县,先任扬眉营业所会计再到县支行做信贷员,后调入县委宣传部。1974年1月调共青团江西省委,先后任宣传部干事、副部长、团省委常委、《江西青年报》总编辑,1983年任中共南昌市委副书记,1986年调北京任国家审计署金融司司长,1990年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3月到新成立的中国再保险公司任首任总经理。同年发起成立中国核保险共同体,兼任主席。2003年主持创办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公司,兼任大地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2005年主持创办中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保险报业公司,兼任这两家公司董事长。党的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3年兴化市市长吴跃(左一)大垛镇书记张坤到北京请沈鹏(中)题写“板桥林园”。戴.jpg
戴凤举参与完成的“中国农业投入体制与机制效益”课题研究工作,于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授予“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著有《现代再保险理论与实务》(独著)、《咋日少年的脚步》《少作集》等。     多年来,他本人、同学、好友、部属陆陆续续汇款给大垛镇财政专户50多万元,用于吴岔村的公益事业建设。在他的倡导下,凑款几十万元,建设“板桥林园”。他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为板桥林园的牌坊题写匾额,他请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曾任扬州市文联主席、江苏省作协理事的现代作家丁家桐先生为新扩建的板桥林园撰写“板桥林园记”。此外,戴凤举对兴化城区赵海仙洋楼的修建也有贡献。
村级建设领头人  李米扣  男,1978年出生,大垛镇吴岔村人,中共党员。1997年12月入伍。退伍回到家乡后,积极加入到村基层工作中。2019年6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为村谋发展,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在他的带领下,园区新村被评选为省级“绿美乡村”“兴化市特色田园乡村”“先进先锋行动村”等,2019年获得镇“综合二等奖”,2020年获得镇“综合一等奖”。 2020年6月被兴化市委评为“兴化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4月兴化市委、市政府授予李米扣“兴化市2020年度人物提名奖”,2021年6月泰州市委授予李米扣“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7月当选为中共兴化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在这片热土上有为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他们是:戴凤佑 1924年生,1946年参军,1949年渡江战役牺牲,生前为解放军某部战士。姚金华,1925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不久担任村民兵中队长、三河乡民兵大队长,后调到草冯区游击队,1947年3月调到得胜区武工队,4月在芦州梓家舍突围中被敌人杀害。戴睦 1928年生,1946年参军,1947年山东蒙城牺牲,生前为华中野战军战士。
在吴岔牺牲的革命烈士:吴文彩,1920年生,大垛镇天河村人,中共党员。1943年参加我民兵基干队,1944年农历2月15日被敌人杀害。1944年农历2月4日,朱四麻子带领百余名日伪军,从天河村东南方向企图包抄围剿天河村的我乡民兵基干队。我民兵基干队听到消息后,迅速组织分头撤退。吴文彩和蒋炳山、张广美撤到“王家田”圩子西河边,没有退路时,立即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战斗。当时民兵基干队每人仅有三四颗子弹,在子弹打完后,张广美把步枪的大栓扔进河心,由于寡不敌众,不幸被捕。穷凶极恶的敌人把张广美拖到天河村枪杀在村西头的场埂上,把蒋炳山杀死在吴杨村西头。吴文彩被五花大绑带到竹泓,虽受尽酷刑,但未招供一句实情。
后来,敌人看到梓辛河通往吴杨的吴岔西大河当中,每隔几里就有我筑的一道封锁坝,截断了他们的水上交通。我民兵基干队队员们,还在吴岔村西头南北向河上的封锁坝内埋下地雷,用来对付敌人。敌人为了排除障碍,带吴文彩到封锁坝,逼他排雷。吴文彩宁死不从,被敌人打死在封锁坝上。
英雄人物当中有革命伤残军人张德安,这是他火线入党的故事: 张德安1928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4月入党,1948年6月在大垛镇管阮庄战斗中负伤致残。
   1947年4月27日,兴化独立团七连一个排接到上级命令,必须到距离我驻地二十多里的中堡区陆家甸村,摧毁敌人将要完工的碉堡。为了确保战斗胜利,时任机枪手的张德安,通过3次侦察地形后,主动向排长提出“一引、二打、三轰”的作战意见,得到排长的采纳。第二天拂晓,十多名游击队员故意划船向敌人开火。敌人见游击队打到门口,立即调动所有兵力,分乘两条船,向我潜伏地点驶来。
四月初,正是油菜开花季节,钻在油菜里面打伏击战条件是再好不过了。敌人的两条船相距三、四米。张德安与战友潜伏在离河边不足一米的地方,和队员们全神贯注着敌人的动向。敌人越来越近,早已蔽不住的张德安先向敌人的第一条船的后舱猛扫一梭子弹,接着又转过来向第二条船的前舱扫一梭子弹,队员们的手榴弹也在敌人的船上开花。顿时,枪声、喊声、嘈杂声响成一片,机枪不停地扫射,敌人被打得没处躲闪“人仰马翻”,掉下河一个个像“落汤鸡”。
由于这次机枪发挥的威力大,打得敌人上不了岸,仅仅用了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全歼敌人一个排,一举炸毁了敌人将要建成的碉堡,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为了肯定和表彰张德安的成绩,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和请求,由韩良银和许木林二同志介绍,火线批准张德安同志加入党组织。以后提升为机枪班班长。
二等功臣
张广云  男 1962年10月出生,大垛镇吴岔村人。1980年11月应征入伍,服役于南京新塘83426部队。1984年7月入党,1984.7—1985.7,张广云随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赴滇参加老山八里河东山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全师组织的临战训练大比武中,经过枪炮军事理论、分解结合、手枪、步枪、冲锋枪射击等多轮比拼后,夺得军械员项目组的个人第一名。
三连炮一班由于战绩显著,获得集体二等功。因他工作成绩突出,再加之在阵地建设上,发挥文书善写善画的特长,办起阵地临时帐篷活动室,美化阵地,出板报鼓舞士气,他被评为全师第一名,获战时二等功。
1987年12月退伍。1988年1月,张广云转业到兴化物资系统工作。曾被兴化市委组织部表彰为“优秀下派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张广启  男 1962年12月出生,大垛镇吴岔村人,1980年11月入伍,1983年7月入党。1984年7月受中央军委命令,他赴云南省十支局35314部队61分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自参战以来,他们部队坚守八里河东山981号高地上。他不怕苦、不怕死,侦察各类目标171个,其中重要目标50个,发现敌一个火箭炮连。他们全连先后对58个目标进行63次射击,发射炮弹8发,击毁敌人大口径火炮、电台、汽车、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冲锋枪等,直接毙敌54名、伤敌14人、摧毁观察所、指挥所各一个,堑壕450米,各类工事17个,山爆敌弹药库3个。1985年2月11日,他们部队配合步兵部队收复41、42高地冲击任务,摧毁敌隐蔽在54号高地5个暗火力点,迫击炮阵地1个,有力地支援步兵部队取得了胜利,自己无一伤亡,被上级党委记二等功。1985年11月退役后,被分配到兴化供电局工作。
相关材料
这里收录两篇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梓辛河吴岔河段的革命斗争故事:
一、伏击开兴化的帮船。据2019年7月11日采访从六村老支书王宏林,他说,日军驻兴化期间,大垛有戴二家帮船开往兴化,当天从大垛出发第二天从兴化返回。他们用篙子撑船,有风就攮风,没有风就拉纤撑船。一天,新四军游击队在大垛吴岔西边的尖沟白口,伏击帮船。在撤回草冯区根据地时,陈氏三女国英,被追击的日军打死。一起被送到根据地的还有伪军86团高杰的妻子,第二天被伏击的船和人员,除被日军打死的国英外,全部放出回到大垛。也许这一次捉放高杰的妻子,加深了伪22师师长刘湘图对高杰的怀疑。
二、艇长不再为国民党当炮灰
1948年夏秋之际的一天下午,草冯区委书记陈道、景明乡指导员瞿世洪带领草冯区挺进大队和游击队来到吴岔村,准备在此伏击敌人。挺进大队看见西边来了一条帆船,船行得很慢,就喊话要船停下靠岸接受检查。在船上做水手的陆俊献准备落篷靠岸,但船上有人不准落篷,要陆俊献把船继续往东行,战士们见船上连档扯上扯下的,知道有鬼,就打了一排子弹,把船上的人吓住了。船篷刚落下,船上就有一个人跳水逃走。
船靠岸后,一看这是一条大垛开兴化的帮船,船上十几个人,有男有女。经过清查,发现有几个是景明乡的“还乡团”分子,还有一个年轻的太太,身穿旗袍,手戴手表,问她是干什么的?她说是兴化开酱园的,但却是南京口音,后一再追问,她才交代是刚才跳水逃走的国民党驻兴化蒋军炮艇艇长的夫人。
挺进大队把帮船弄到新庄。此刻,大垛的敌人已追到吴岔,并向北开枪。临晚,挺进大队把俘获的艇长太太及几名“还乡团”分子,带到彭家庄宿营地。战士们晚饭吃的都是大麦糁子粥,但却要人煮来纯米粥给艇长太太吃。个别战士要扣下艇长太太的金手表和金首饰,陈书记不允许,命令一样都不能少全部归还。
陈道书记对抓来的“还乡团”分子进行一番教育,要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第二天夜里,派人把艇长太太送到大垛镇东北的老舍。后来听说,艇长和太太回到兴化后,没隔几天,夫妇二人就离开了国民党军队,不再为国民党卖命当炮灰了。
吴岔的交通
帮船 由兴化运输公司兴办的机帆船陶庄班,1976年开始载客,停靠在兴化轮船码头西边,立新米厂河边。线路为陶庄—荻垛—许堡—大垛—吴岔—尖沟—兴化,早上7点到大垛,下午返程3点到大垛。吴岔停靠村庄最南边的一个丘子梓辛河边,1988年停开。娄庄班机帆船,途经大垛停靠吴岔开兴化,泊在兴化东门大尖。
公路 1996年大垛镇修建通吴岔砂石公路,2002年省道333建成从庄后经过,后改为国道344。现在兴化农公班车,一天有几十个班次停靠。
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吴岔河变得更加美丽和富庶。展望未来,吴岔河必将诞生更多的精彩和传奇!(感谢顾坚、张从智提供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4-3 02:40 , Processed in 0.046092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