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受,买肉、买水果挑选的时候看着色泽鲜明,回家后再看却发现并不“养眼”…… 近日,网友李先生(化名)反映,在市区某菜场的肉类摊位购物时遭遇 “生鲜灯” 陷阱。“在菜场看着肉色泽红润,特别新鲜,可回家在自然光下一看,颜色发白,肉质看着差了很多,感觉自己被骗了。” 李先生气愤地说。 第二天再次前往该菜场时,李先生刚踏入菜场肉类售卖区,发现大多数商家与使用了白色荧光灯,而该摊位一走进便能明显感受到红色灯光笼罩。悬挂的 “生鲜灯” 散发着独特的光,照射在肉类上,使其呈现出诱人的色泽。仔细观察,在这些灯光下,一些原本可能色泽稍暗的肉类,显得格外新鲜,肌肉纹理间似乎都透着 “新鲜劲儿”。 不少网友也纷纷表达了类似的困扰:“这灯一照,咱老百姓根本看不清肉的真实样子,买回去才发现上当,这事儿太气人了。”被菜场称为美颜滤镜的“生鲜灯”虽然被市民诟病已久,却是肉品果鲜摊位曾经的标配。 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违反 “生鲜灯” 相关条款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当时引发网友连连称赞,“终于不用忍受这种灯光了”! 按理说"生鲜灯"应该已经"绝迹"了,但也有网友表示,尽管绝大多数商家能够严格遵守规定,停止使用生鲜灯,改用白色灯源,仍有少数商家存在违规使用生鲜灯的情况。各种换了马甲的“美颜灯”,有时仅凭肉眼难以察觉,更加隐蔽。比如有些肉类经营者虽然换了白灯,但照射出来的光亮依旧显示出微弱的红光,肉类依旧显示不出原本的色彩,这些经营者很明显是在打“擦边球”。目前,小编已联系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知悉,将尽快采取行动。 小编有话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生鲜食用农产品时,应提高警惕,尽量将商品拿到自然光源或日光灯下辨别。新鲜的肉类拿到自然光或日光灯下查看时,猪肉的肌肉应呈红色或淡红色并有较鲜艳的光泽,脂肪洁白;牛羊肉肌肉呈鲜红色,脂肪为淡黄色。如果肌肉颜色变深、无光泽,或是变成灰色或灰绿色,甚至出现白色或黑色斑点时,说明新鲜度较差。若发现商家违规使用 “生鲜灯”或“美颜灯”,可立即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随着相关法规的深入落实和市场监管的持续加强,期待菜场等销售场所能彻底告别 “生鲜灯” 的误导,让消费者能够放心选购新鲜、优质的食材。 你家附近菜场有还有出现“美颜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