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网

查看: 10773|回复: 3

[兴化古村] 消失的鞭炮制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3 22: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失的鞭炮制作

兴化市志(1991年)》第268页记载:烟花炮竹,民国年间,城乡设有神香、鞭炮作坊数十家。1956年,县城成立鞭炮制香社,生产蚊香、卫生香。大垛供销社成立鞭炮生产社。1964年以后,乡镇鞭炮业有较大发展。1990年,乡镇办村办鞭炮厂20余家,职工600多人。主要有大垛、李健、茅山等鞭炮厂。
20世纪30年代,林潭舍王庄的卫姓,来到大垛开正祥泰炮竹店,还有同是舍王庄的卫姓和大垛本地的阮姓两家也先后开了炮竹店,到20世纪90年代,大垛的鞭炮制作有集体工厂2家,个体户若干,从业人员近400人。2010年前泰州、兴化等地开始实行鞭炮销售有证经营,强化鞭炮安全生产管理,之后泰州、兴化等地全面禁止烟花炮竹生产。
大垛的炮竹3.销往兴化城区和本县有关乡镇,以及泰州、东台、大丰等地。其生产规模在兴化上数,从炮竹店到鞭炮厂,从由供销社办的一个发展到大垛公社又办了一个,从双响籽鞭到花炮礼花。从一家一户的手工作坊,到有几栋厂房、多个生产车间、有上百工人的规模化生产。20世纪60—70年代进大垛供销社鞭炮厂工作,是要有大头绪的。大垛供销社鞭炮厂关闭后,是城镇户口的工人享受“大集体”待遇拿到养老金。推蕾儿成为大垛许多人家的家庭副业,贴补家庭开支。但因小事故经常反生,到一次性伤了12个人。大垛供销社鞭炮厂在1992年事故发生后就不生产了,大垛公社鞭炮厂到1995年也停产了。此时个体鞭炮作坊却在大垛集镇镇区及附近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005年开始局部查禁,有的就转移到远离村庄的田头舍子里做。到2009年完全关闭,在大垛再也看不到生产炮竹的个体作坊了。
大垛鞭炮的主产品是双响和籽鞭。
双响就是爆竹。每个燃放时均发出两次爆炸声。把双响立在地面上,排成一字龙,点燃火药捻子,燃烧黑药发出第一声“嘭”,利用爆炸力向天上飞去。经“关线”引燃黄药发出第二声“啪”,引体在空中成为碎片。
双响以两为单个计量单位,包装为1匾包扎,分为:1两、2两、3两、4两、6两、8两等6个品种。购买时为4只、6只、8只的为主。办婚事的成匾买。一般的燃放一次是4只双响配两挂小鞭。一两双响的高度约10厘米,直径约2.5厘米:8两双响的高约25厘米,直径约7厘米(俗称有“半升”大)。 双响的包装,除一两的为200个一匾外,分量重的为50个一匾外,其余的均是100个为一匾。
籽鞭俗称“小” 鞭,与双响配合燃放。籽鞭以多少个籽数为一挂,少的成单片包扎,多的折对后包扎成成品。1小包10串,1串2排12籽,这种的1包叫50籽。以下是两串1包: 3折200、300籽。4折(3十1)500籽。8折(7十1)1000籽。还有2000籽的。
据祖传3代人在大垛从事炮竹制作1943年出生的卫光圣介绍:卫光圣的爷爷卫文进(1884—1957),老家林潭舍王庄人,十几岁到东台学手艺做炮竹,1940前到大垛做,先租卢姓的房子,自己做自己卖。然后到大垛老轮船码头西侧谢应保家做。曾租西市街井栏巷21号姓史的人家房子做过。有上手、下手10多个工人,其中有仇凤银、阮守泽、周世民、钱世珍等人。产品销往泰州、兴化、竹泓等地,当时有帮船通达泰州、兴化、竹泓,客户自己上门拿货。卫光圣十八、九岁开始跟父亲卫德浦(1914—1962)学徒学手艺,卫德浦是跟他父亲卫文进学做的。1956年卫文进、卫德浦加入公私合营的鞭炮生产社,设现酱园巷1号。鞭炮生产社于1959年搬到安民村原石桂林家的砻坊处,1966年文革期间,因红卫兵造反“破四旧”,认为鞭炮属于“四旧”,被迫一度停产。在三年困难时期,每逢春季鞭炮生产淡季时,工人改做打蓑衣,编芦菲。1966年9月卫光圣由大垛区供销社安排到陶庄公社卞堡商店工作。
据1952年出生于大垛的卫金龙介绍:他祖父卫光荣1935年到大垛开炮竹店,租用李如珠门面房卖鞭炮,位于现中市街15号,取店号正祥泰。解放初期搬到现中市街3号,李启迪的沿街小三架樑。卫光荣约1903年出生于林谭舍王庄。舍王庄做炮竹有上百年历史,庄上姓卫的大多从事这种手工作坊。卫光荣从祖上传下来做炮竹,他兄弟3人个个会做,他排行老大生育3子,长子卫绍仪,次子卫绍信(1928年生),3子卫绍义。卫金龙的大伯大妈与父亲,跟爷爷卫光荣一起在大垛东头的农民田头舍子里做。工人有史正奎、周世民、周长庚、张桂英、史凤英等人。1956年公私合营时卫光荣和工人都参加了,卫绍信没有去自己单干做蜡烛。
据跟父亲阮守泽(1913年出生于大垛)学手艺的阮粉珠(1947年生)介绍:她家除父母做炮竹外,大哥阮锦国(1938年生)、二哥阮锦洪(1944年生)也都从事炮竹制造手艺。改革开放后,阮粉珠的侄子阮中余、阮兴余也都从事过个体炮竹生产,一直到全面禁止。阮守泽20岁之前跟卫光圣的爷爷卫文进(人称“宝拜”)学做,也跟卫光荣做过,以后自己做,在西市街老浴室南边开炮竹店,住家在老大会堂的西侧,租的王丙华家开砻坊的房子。一次日本兵看到他门家正在收拾房子倒塌下来的土墼,认为阮守泽是“支那兵”。这时王炳华的父亲王仕贤连忙出来说“他们是好良民”,日本兵这才离开。到解放前,他家典了钟家舍陈二喜家的房子,即原文化站(现酱园巷1号),正屋3间七架樑瓦屋做住家,西边4间瓦屋门朝东的厢房做鞭炮,1956年公私合营的鞭炮合作社就办在这里。
1959年到1960年,鞭炮生产社改为鞭炮厂迁到现安民路南巷处,原为安民人石桂林砻坊的高墩子上。河边有造纸厂,用稻草生产粗纸。把稻草先用石灰沤,沤过用牛拝。然后浸出浆来,用人工焯起一张张土纸,贴在墙上晒。好的做双响,留下的纸脚和泥,用于建房拌河泥或石灰浆抹墙。1969年搬到龟尾子上,即原安民村村部。在北边砌了七八间厂房。用红砖砌墙垛子和跟脚,墙垛子上架钢梁,墙垛子与垛子之间用土墼砌墙。当年因为要过河只有十几个人去。
大垛供销社最后的鞭炮厂建于1976年,原址为勤丰大队第12生产小队的打谷场,占地约6000㎡。西边北边是河流,便于消防用水。即现在大垛镇中兴路与文化中路交界的西南,现在的阳光小区3幢公寓房之处。有工人100多人。
供销社鞭炮厂大门在东围墙的南三分之一处,南边从东向西是南围墙。大门北边门朝西一字龙5间瓦屋。紧靠大门的是门卫室,向北依次是版纸、报纸、硝等原材料和成品籽鞭仓库。大门东边是从镇区向北的大路,即现阳光小区东边的一排商品房处。
从东大门一直向西是一条厂区大路出西大门到西河边。南围墙里口有空地,空地后边的1幢房厂,从东边开始为:会计室2间,宿舍2间,切纸1间,断蕾儿、糊盘合1间。西头是花圃。花圃前是半成品(生货)仓库。向西跨过南北向的厂区大路,西边是成品(熟货)仓库。仓库外是大垛供销社棒冰厂。
中间,东头为空地。向西是办公室2间,切双响纸2间。
后头,东北角,在材料仓库西边是鱼塘,沿材料仓库向北有路沿河转弯向西是3间,用于籽鞭融泥拙药。向西有一小桥在鱼塘口子上。过小桥桥西是3间堘双响的。西山是南北向的厂区大路出北大门,有码头上卸货。大路两边绿化。
西头。棒冰厂后头2间是碎泥车间。河边有码头好装卸货。西围墙里,前面3间做作场、弄泥土、厨房(炒硝),打浆糊(先把面粉用温开水打底子调成糊状,再用沸水冲,边冲边快速的搂动。在夏天加进明矾防止浆糊泛馊,用两次法打浆糊,才能使打出来的浆糊没有小疙瘩子)。向北是3间打捻子的,中间3间是双响车间,后头3间是籽鞭车间(梭盘、按捻子、铡籽鞭,打籽鞭)
文化中路东现围挡里(文化广场西南部的路南)是花炮厂,建于1982年,占地5600多㎡,一年多后改为变蛋厂。
现在爆竹销售实行凭证经营,制造都是由较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从仓储、运输到批发、零售都有管理规定。大垛的炮竹生产是过去那时候的产物,只是留下历史的印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2: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刘双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3 23: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失的鞭炮制作.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7 11: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大顾庄一带做鞭炮的人家较多的,表弟系大顾的女婿,表弟媳妇就带来了这门技术活儿,表弟夫妇做了好几年鞭炮,收入还可以。去看过几次,除了关乎炸药的制作和灌装让人有危险感外,其它是没有任何危险可言的。也较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1-23 23:21 , Processed in 0.052026 second(s), 20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