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戴凤举
戴凤举,男,1941年12月出生于兴化大垛镇吴岔河村。中国再保险公司首任总经理、中国核保险共同体首任主席,曾主持创办中国大地财产保险公司、中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兼任首任董事长。党的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建国初,戴凤举在本村读私塾,后到大垛小学读4—6年级,曾任少先队大队长并在该校入团。1959年毕业于竹泓初级中学,被兴化县委组织部选送到江苏省委主办的以培养文字干部为目标的江苏省扬州甘泉高级中学,1961年在该校入党。当时国家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对毕业生难以按原计划直接分配工作,戴凤举遂于1962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毕业后分配至江西省崇义县,曾任扬眉营业所会计和县支行信贷员,后调入县委宣传部。 1974年1月调共青团江西省委,先后任宣传部干事、副部长、团省委常委、《江西青年报》总编辑,1983年任中共南昌市委副书记,1986年调北京任国家审计署金融司司长,1990年投身保险业,先后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副总经理,1999年3月到中国再保险公司任职。 戴凤举参与完成的“中国农业投入体制与机制效益”课题研究工作,于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授予“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著有《现代再保险理论与实务》(独著)、《咋日少年的脚步》、《少作集》等。 故土情深。位于大垛集镇西边的、同属梓辛河畔的吴岔河村——里下河平原四周高中间低,最低处海拨仅1米,有“锅底洼”之称。长江淮河等干流到了下游,分出无数流入海洋支河,也叫“岔河”,因此得名。吴岔村曾用名:郑燮南舍、郑燮北舍。 戴凤举热爱家乡,对故乡的水情有独钟,他常说“家乡由水而兴,因水而荣”,曾亲身投入家乡的“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三清工程,并提出建议:“三清”的实现,一靠政府主导,二靠公众参与;兴化在发展中务必守住2400㎡千米的净土、绿水和蓝天,从而惠及子孙,惠及人类”。 翌日他与夫人周崇瑷商议村治水之事,没想到她也早有此念,说“国务院发给你政府特殊津贴2万元,我这里再凑1万,拿去表表心意吧”。于是,他们相伴走进村委会,为家乡治水捐赠3万元。又一日,他的女儿戴煦悄悄的找到村会计张广甫捐赠2万元,为村里公益事业献爱心。 多年来,因“公众参与”而触发的那个念头,他本人、同学、好友、部属陆陆续续汇款给大垛镇财政专户,用于吴岔村的自来水工程、新农村建设、河道清淤、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 2003年初,兴化市委市政府为筹办10月份的第六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在北京举行宣传、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市领导盛邀他参会,活动期间,时任市委书记告诉他,为弘扬板桥先生的民本思想,大垛镇管阮村板桥先生墓需要扩建。他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同样也景仰板桥先生的高风,更多地是他由衷的赞同兴化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挖掘兴化历史文化底蕴,扩大兴化知名度,“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造福一方”这一举措。他与市委书记商议道“中国只有一个郑板桥,你们回去后着手落实扩建事宜,资金的筹备,我想点办法安排”。 现在大家看到的G344路北管阮村口“板桥林园”高高大大的过街牌坊,正是那年他汇入的第一笔款30万启动资金所建,由牌坊向北600米直通“板桥林园”的板桥墓和史料陈列室。扬州市文联原主席、扬州大学教授丁家桐所写的《板桥林园记》,从朝西大门的左边墙壁移至院里东边。 他特别重视郑板桥墓园的重建工作,做了三件亊:1、正名。板桥墓一度被误称为板桥陵,他请专家学者反复研究,一致认为:陵是帝王或诸侯的墓地,后虽泛指到烈士陵园,但板桥非王侯和烈士,他如地下有知,肯定不愿改变自己的称谓。后来决定:将“板桥陵园”改为“板桥林园”,改字不改音,既照顾了误称期间的习惯,又利于发展旅游,并为园区建设留下发展空间。2、募捐。戴凤举的同学、好友甚多,在一次饭局上,他半开玩笑地宣传:“金錢仅是过路财神,至于酒肉就更是‘穿肠过’的東西而已,物质消费虽可养身,但精神消费更能养心。现在有个‘养心’的机会:诸位可否自掏腰包,为弘扬板桥林园的建设作点贡献,留个纪念?”在他的倡导下,中央财经大学的王柯敬校长、财政部商贸金融司的皮兆根司长、中国人民大学的原副校长袁振宇等人,都纷纷解囊,很快凑到几十万元,为“板桥林园”的建设添了几块砖瓦。3、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先生为板桥林园的牌坊题写匾额,他请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曾任扬州市文联主席、江苏省作协理事的现代作家丁家桐先生为板桥陈列馆题写“板桥林园记”。 此外,戴凤举对兴化城区赵海仙洋楼的修建也有贡献。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题写的“板桥林园” 左起:吴跃(时任兴化市市长)、张坤(时任大垛镇党委书记)、吕厚民(己故,红墙内毛主席摄影师)、沈鹏、戴凤举、朱福堂(曾任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助总、副总)
“……管阮之庄,五水争汇,春水溶溶,秋水澹澹,夏日莲荷飘香,冬日寒冰瑞雪……”好一番水乡美景! 现在,戴凤举年过八旬,常到老家颐养天年。 2006年春节,他在老家过年,一条条来自国内外的慰问短信蜂拥而至,为他送来祝福。戴凤举均以一首小诗回复: “飘泊江湖五十年, 苍海茫茫不见边, 如今回到出生地, 方知终点即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