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间,已到2023年的平安夜,明天就是圣诞了。 回顾2023年,这一年注定是大兴化所谓“没有编制”人员感受最深的一年,或许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记忆,包括工作了二三十年却没有“烫上戒疤”的我。就在去年,编外人员的薪酬按官方对外统计,约为编内人员的70%,可今年下来,编内编外人员的薪酬差距却远超2倍至3倍了。外人看来“舒适的生活、体面的工作”,在这巨大的薪酬差距面前变得尴尬,变得难以言表。曾经共患难式的同事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于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让领导们新增了一项心理疏导式的劝慰功能。 天真以为:薪酬体现的是公平、公正、激励和保障,同工同酬是中国特色的必然结果。可现实社会,却让人充满了困惑。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除公务员外,乡镇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同一个门槛进入“七站八所”工作,与乡镇人民政府建立了人事关系。当时,“七站八所”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编内编外之分,享受同等的政治、工资福利待遇。大多数单位部门负责人都由编外人员担任,担负着重要岗位职责。事实上,镇里的60后和70后参加工作成为编内人员,主要靠关系和运气,而不是凭考试、凭水平、凭能力。在编人员大抵是以下四种渠道进编:一、城镇兵退伍安置;二、在岗单位上划时转入编制;三、恰逢时机,单位系统内给予补考进编;四、极少数通过强大的社会人脉,走非正常渠道入编。可以这样说,一直以来,镇属单位部门工作基本上都是编外人员在辛苦做事,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早期,当时的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特别低,且无编制差别,很多编内人员和有社会关系的人员下海经商,直至上级要求,才陆续返岗。在这期间,都是以事业单位编外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为主,而编内人员并没有比编外人员多做事,甚至吃空饷也不鲜见。就现如今,编内人员亦是经商做生意搞副业者并不少见。这么多年来,社会治理、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高质量考核等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单位部门各项条线工作都是编外人员冲锋在前。问心无愧地讲,镇属编外人员就是一支素质高、业务强、讲政治、顾大局、能团结、敢拼搏、肯吃苦、争奉献的队伍,是党委、政府履职的强大力量。 制度的完善,是工作效能的保障,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人性的关怀。自2020年乡镇“三整合”机构改革以来,镇党委、政府对编外人员实行差别化对待,但依然执行着2012年4月份兴委办发【2012】48号《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化市乡镇机构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让编外人员享受着编内人员70%都不到的薪酬待遇。今年尤甚,基层党委政府遵从某大人物的强力指示,将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薪酬进一步拉大差距,和谐共生的同事关系进一步撕裂,编外人员干得再好,也享受不到任何激励,甚至连芝麻大的职务都不可提拔。这种荒唐做法,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薪酬的公平、公正、激励和保障的用工法则。编外人员即使曾经担任单位部门条线负责人,基层政府有些会议已经不让编外条线负责人参加、列席,这种视编外人员低人一等的身份歧视行为,挫伤的不仅是编外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是对他们政治的伤害,无缘参加评先评优及晋升,让他们缺少了归宿感、安全感、认同感。 近几年,由于市委组织部门对单位新进编外人员进行了严格管控,单位新进人员采取变通的办法,借用招聘村级后备干部担任,所以,镇里单位在岗的编外人员平均年龄已有50多岁,平均工龄达30余年了,他们已近退休,为乡镇工作差不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乡镇工作,三天学会易,三年学精难。还在岗的这些老同志,他们中有许多人曾经担任七站八所负责人,工作经验和经历都是丰富的,而这些资历和经验,已是乡镇单位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了。面对他们的现实困惑,一切皆以“上级领导没有规定”而应付了事,更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解释,不仅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去加以释疑和安抚,更是主观想当然认为就应该这样。这种荒唐做法,人为地将历史变革中遇到的矛盾一步步地拖大,让基层与上级的误解逐步加深。或许有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稳定一方的执政理念,却本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做法,乡镇的这一矛盾,最终涌向市委、市政府将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知屋漏者在檐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愿我们的大新垛安乐祥和、美好向上。 2023年1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