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网

查看: 209|回复: 0

[人文兴化] 《顾梓河》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顾梓河传

/顾世荣

关于顾梓河出生时间的探究



在《顾氏族谱·龙津堂珍藏》中,有两处记载关于顾梓河“四十年”的,即失名的《赠梓河》中“四十年来色憔悴”,以及李春芳的《送顾梓河会丈三首》中,“困阨四十年”的信息。那顾梓河是不是只活到四十岁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顾氏族谱·龙津堂珍藏》中,有李春芳写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的《复祭梓河》和明万历四年(1576年)的《又祭梓河》祭文中,都称自己为“会弟”,且皆称顾梓河夫人为“王嫂”,故可以肯定顾梓河年长于李春芳。而身为(明)隆庆二年首辅李春芳的出生时间1510年1月14日,应该不会有误。因而可以肯定的是,顾梓河出生早于李春芳,大概时间在15051509年之间,殁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享年超过五十岁。
唯一的可能就是顾梓河从十岁左右开始被嬴疾(肺病)所困扰,并被亲朋好友所知晓。

                                                                               顾梓河传

顾梓河,讳仕(即顾仕),字行可,出生于(明)正德年间(1505-1509年之间)的缸顾庄。顾氏一族是元明时期的兴化名门望族,祖上有大明王朝的开国功勋顾师鲁和顾师胜。顾梓河乃顾师胜六世孙。爷爷顾良榖(字“惺翁”、号“大用”)、父亲顾秉宪(字“湖堧”、号“邦御”),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使他幼年时就对四书五经充满浓烈兴趣。为了让他接受更好得教育,童年时期,父亲将他送往兴化城的“开元道院”(旧时学馆,在原新华电影院西侧),受教于王皋南先生之门。在这里不仅接受系统的教育,因悟性高,故学业精进迅猛,得到先生和同伴的一致认可。顾梓河学识的渊博,产生了虹吸效应,遂与李春芳、宗臣等兴化文坛新秀结成学社,梓河“执牛耳”,当年他们谈经论道经常往来于缸顾庄(即湖埨村、武陵溪)。青衿学子们十分敬佩顾梓河的理论功底,以至于李春芳的很多文章都请顾梓河削斧,为之锦上添花。昔日顾梓河的锦绣文章,都被宰相府内视为瑰宝,世代研习。多年后,李春芳的曾孙李长倩(崇祯·甲戌进士),在文章中写道:“顾公梓河,乃吾祖文定当年以师事之者也。文定祖每拈一艺必就正先生,先生古处直为笔削不稍,徇文定祖奉为指南弗斁也。今校义尚在,余家什袭藏之”。而宗臣笔下的缸顾庄“人美、景美、文风盛”。包括《封神演义》的作者陆西星,跟顾梓河私交甚密,彼此的互赠诗词《顾氏族谱》中都有记载。

顾梓河出生在文风蔚蓝的缸顾庄,从小就天资聪颖的他,被寄语厚望,庄上多位满腹经纶的长辈,对他倾注精力给予辅导,使他学业上与日俱增。彼此诗词往来在《顾氏族谱》中有记载。其中就有顾梓河写的《哭西田祖》“西田”,顾良金,字“全贵”,号“西田”,梓河的爷爷辈)和《次一齐伯韵奉怀》“一齐”,顾秉纯,字“一齐”,号“本然”,梓河的父辈):
              哭西田祖
湖海风流悼哲人,他乡骨肉更情真,
衣冠出入忘孙祖,樽酒逢迎作主宾,
实拟诗书延世泽,不教鹅鸭恼比邻,
秋风里宇归宁日,惆怅茱萸泪满巾。
次一齐伯韵奉怀
长夏天涯忆草堂,通尘家事费商量,
尚平心愿何时毕,元晏颠毛此日苍,
老大晨昏劳作伴,少年思义感难忘,
乡书两月无消息,为谢平安报古扬。

相传有一年顾梓河赴南京参加乡试,长辈们对他寄予厚望,出发前,顾秉和作诗《送行可侄乡试》(顾秉和,字“汝韶”,号“春溪”,梓河的父辈
          送行可侄乡试
南国凉风渐渐秋,美人扶醉上仙舟,
日边暝树开江口,楼下闲云出石头,
两地情怀忧乐共,百年事业后先收,
夜来一掷双虹兆,喜抱东山折屐羞。

顾梓河年轻时胸怀大志,曾在诗中写道:“登山如有屐,拟上最高峰”。如此信心满满想考取功名,可他却屡试不中,困顿科考数十年。而李春芳、宗臣分别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九年(1550年)考取进士。本就身体欠佳,加上屡试不第,精神上的枷锁和现实中的压力,一直困扰着梓河,使他身心憔悴。他在《秋夜吟》中写道:“老父头增白,痴儿口正黄,年华逾强仕,灯火守词章”。有一次,李春芳见到面黄肌瘦的顾梓河,感觉目不忍睹,写道:“霜风早摧折,使我心如焚”。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顾梓河才考中举人,授任河南洛阳县教谕。任职初期,捐出个人俸禄修建学宫,设“春风堂”亲自讲经教书。任上“严科条以辑文,倡讲习以明学”,培养了一大批有名望的门生。期间还被举荐为湖广乡试同考官,秉承德才兼备之原则,注重经世致用,凭独具慧眼,选拔人才甚多。至此,顾梓河在大明嘉靖朝官场是声实并茂,剡荐交藤,闻驰京洛”。

顾梓河后来被擢升北直隶新河知县,尚未赴任,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京应试期间病逝于永光寺。当时身边没有亲人,只有好友翰林院学士李春芳在帮忙料理后事。顾梓河的突发病故,使得挚友李春芳伤痛不已,在悲痛流泪中写下《祭梓河顾君行可文》。这篇祭文致真致情,感人肺腑。文中,用四个“痛哉”来抒发对梓河的悼念之情,还就梓河的言行和后事作了安排,文中写到:“君之文,昌茂俊逸,余常传之。君之行,直谅光明,余当誌之。君有三子,余当抚之”。后来在李春芳的关心和培养下,梓河的长子顾应守(字“敬用”),考取了功名。李春芳六十岁时致政返乡后,分别于万历三年、四年,去缸顾庄顾梓河的坟前祭拜,并看望慰问嫂子王夫人。顾、李两家的深情厚谊,历代相传。以至于李春芳的后裔写了不少赞颂顾、李两家之情谊的文章。文字是载体,延续着顾、李两家的友谊源远流长。


无论读书还是为官期间,顾梓河一言一行都充满着家国情怀。任洛阳教谕期间,以助士之积学,而夺于贫者”为己任,就培养人才而躬耕讲坛数年,曾在当地赢得“天下师”的美称。同样,目睹家风渐衰,顾梓河心急如焚,于是着手创修族谱、建祠堂、拟定族规,将祖德予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他于大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初创族谱,并请李春芳于嘉靖乙卯年(1555年)做了《初创族谱李公序》,由状元宰相作序,遂增加了《顾氏族谱》的含金量。几百年来,族谱经过几次续修,但都是以初创的族谱为蓝本。《顾氏族谱》,顾氏族人视之为珍宝,甚至有宗亲在“文革期间”用生命保护它,才使得祖上的丰功伟绩和人文雅事得以流传。很多外地六三公后裔,也是通过《顾氏族谱》的信息,追根溯源找到了缸顾庄。其中就有河南周口的顾氏,通过族谱内容和顾梓河所写《怀家文学、上川》诗等信息,使这一支宗亲,于2024年清明节前,寻根问祖找到了根,将中断400多年的血脉关系得以延续。

顾梓河的一生是命途多舛一生。也是跟病痛斗争的一生。尽管身体有恙,但他仍然夜以继日的学习,用知识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光宗门楣。他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如初创《顾氏族谱》、《制订族规》、书写“诗词歌赋”;还有缸顾庄的顾氏宗祠,以及洼(瓦)卷(已被拆除)等建筑(这些建筑,他生前倡导修建,未就而卒)。他的优良传统、宝贵品德和物质文化精髓,顾氏族人有的在传承着、有的在使用着,有的则渗透在基因内,流淌在血液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18796737586|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网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11-23 16:12 , Processed in 0.047752 second(s), 15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